這是一個說不清少年、青年的年齡,也是夢想與現(xiàn)實開始激烈碰撞的年歲。北島曾說,“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幸好現(xiàn)在正是那時,幸好現(xiàn)在我們還有夢。
我不知道你的夢是什么,但于我,這夢是旅行。
盧梭說,旅行包含著某種使我興奮和活潑的東西,我靜止不動時幾乎不能思索。確實如此,無論是自然山水還是歷史遺跡,每當我駐足于前,都會有種讓我興奮的歷史時空代入感。
這些年,也去過不少地方。走出菏山澤水旁的書房,到過繁華不復的開封,去過名泉無數(shù)的濟南,訪名山,望海天,遙望過帝都云煙,步入過夢里江南,逗留過黃帝故里,無眠過秦淮河畔,曾于千年古剎的佛堂前虔誠拜伏,一窺禪意;也曾在始祖軒轅的塑像前莊重叩首,許下誓言。
一路下來,出現(xiàn)在我眼前的,也并不會是簡單的風景畫——我的整個大腦都會在時刻地高速運轉著,就算會有短暫的空白,也會在下一個瞬間,被無數(shù)的記憶和畫面所填充。無數(shù)的章句,無數(shù)的辭藻,無數(shù)的歷史,無數(shù)的故事,都會疊加在面前的山水景致中,仿佛在我的血脈中,都對它們有著一種自然的與生俱來的熟悉與親切感,縱使有太多的地方是初次的到來;蛟S,這就是人文中國的人文山水對一個中國文人的呼喚。
葛洪語:“書者,圣人之所作而非圣也,而儒者萬里負笈以尋其師!闭\然。
或許我心中的旅行更多地是受了余秋雨先生的影響,雖然并不完全是以他的方式,但不變的是那份文人的趨向與歷史的情懷。因而,足跡通往的、筆尖指向的,是一座座滿是歷史厚重與沉淀的古城。因而,自己會親自前去,親自體悟,親自與古城交流對話,親自走在那里的街巷,與眼前的風景與背后的歷史進行一次跨越時空限度的天人對話。
雖然也了解三毛萬水千山走遍的行程,雖然也羨慕朋友們各處旅行單純的美好與享受,但在我的潛意識中,旅行一直是苦的。因而,每一次的旅行,不管是選擇的目標,抑或是由目標之地生起的思考與觸動,也多是飽浸著歷史風霜的古城古跡,每一次,每一處,皆是如此。所以,每一次的旅行,就算是抱著想要年輕稚嫩的眼光,就算是懷著明朗亮麗的心情。但是,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歷史的滄桑又會引發(fā)人性的滄桑。而且,有了千百年歷史的疊加文化的沉淀,每一處自然山水,又分明已具有了人文的內涵。所以,當我們游歷山水的時候,卻也是在翻閱歷史。所以,當真正行走時,輕快的腳步又會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沉重、平穩(wěn);當開始書寫時,稚嫩的面龐又會在轉瞬之間變得嚴肅、莊重。
在行路中讓現(xiàn)實與歷史交織,在旅途中讓自我穿行跳躍在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場景,不知不覺間,我的足跡已經遍布了幾十座城,而在旅行中所生出的思考與感悟也隨之蔓延到了千里之外、千年之前。
但是,不管是文化苦旅,還是萬水千山走遍,雖然一個深沉厚重,一個溫暖明麗,卻都是思想與靈魂的流浪;不管是心靈的重,還是心靈的輕,都是帶著心靈的重量上路,負載著靈魂的重量;不管是人文景致,還是自然風光,都是可以吸引住全部注意的留存在心底的風景;不管是對歷史文化的思考,還是對自己心靈的感悟,都是可以幻化成文字的領悟。
所以依然會繼續(xù)走下去——走在前人走過的路上,探尋、思索、捉摸,帶著文明與文化的重量,如朝圣般走下去;沿著文化、文人、旅人的足跡,從古至今一路地走下去;跨越時間與空間,生與死,現(xiàn)實與夢幻,跨越大漠荒蕪與唐宋風煙,在風聲里,在浪花中,在松濤間,在筆墨上,繼續(xù)堅定地,走下去。
而那必將是留在心底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