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一種用文字表現(xiàn)的藝術(shù)形式。而書法中的行書,因其發(fā)揮起來隨意,書寫自由,抒情達(dá)意,形式多樣,使書法真正成為了表現(xiàn)個性的工具。行書在書法史上的地位相當(dāng)崇高,凡是著名書法家無一不擅行書。接下來我們要認(rèn)識的這位年過七旬的書法愛好者也酷愛行書,愛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把“天下八大行書”匯聚在了一起,書寫出了一幅40米的長卷。
眼前這位正在揮毫潑墨的老人名叫李先憲,今年已有75歲高齡。老人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喜歡寫字,書本上的每個字他反復(fù)臨摹,幾遍、幾十遍、甚至幾百遍,而古人那些婉若游龍的書法更是讓他著迷。
幾十年來,李老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藝術(shù)的追求。在他眼中,書法就像是人生,隨著閱歷的增長,書法技藝也得到了不斷提高。而將“天下八大行書”寫在一幅作品上的想法,是在發(fā)現(xiàn)一本名叫《八大行書名帖技法講析》之后。
李先憲稱:“有一次我去新華書店看到了一本書,有歷代八大行書,我想著自己要把它意臨下來,當(dāng)時也有矛盾,覺著這八大行書我能不能臨好,在我腦子里議論了將近兩年,兩年的時間沒敢動筆!
兩年的時間里,李老每天沉浸在書法的世界里,不斷的看帖,反復(fù)的臨摹,八大行書中的每一個作品都不知被他臨摹了多少遍。
正是因為李老對書法的著迷,才有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高50厘米、長40米書法長卷——《意臨八大行書名帖》。字里行間都透露著李老對書法名家及其作品的熱愛和追崇。而創(chuàng)作出這幅作品,李老只用了短短6天的時間。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這幅《意臨八大行書名帖》是用多張一米多的紙粘在一起連接而成的,這又是為什么呢?
李先憲稱:“創(chuàng)作這個長卷,因為案子也短,紙也沒有這么長的紙,所以我采用分段寫最后用漿糊粘的這個辦法,這有什么好處呢,剛才說了那個是條件限制,還一個好處就是一旦寫錯了可以換紙。有這個好處,所以采取這個辦法!
作品中按照年代的先后將《蘭亭序》、《伯遠(yuǎn)帖》、《祭侄文稿》、《韭花帖》、《黃州寒食帖》等八大行書名帖依次排序。如今經(jīng)常有一些書友前來拜訪,讀其文、賞其書、品其趣,是一種非凡的藝術(shù)享受,對李老的這幅作品更是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