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0-5122000

通訊員qq群:162622105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首頁 > 區(qū)縣 > 定陶

鄉(xiāng)村里走出來的“農民工詩人”

2014-05-13 11:39:00 作者:張廣亮  來源:大眾網菏澤頻道
一個年屆耳順之年的農民,在艱苦打拼,常年輾轉在外地打工的同時,時刻不忘自己的夢想,不管是再苦再累,也要把自己的想法用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成為當?shù)匦∮忻麣獾摹稗r民工詩人”。這位“農民工詩人”叫呂令泉,現(xiàn)年61歲,是定陶縣張灣鎮(zhèn)呂溝村的一位普通農民。

      大眾網菏澤5月13日訊(通訊員 張廣亮)一個年屆耳順之年的農民,在艱苦打拼,常年輾轉在外地打工的同時,時刻不忘自己的夢想,不管是再苦再累,也要把自己的想法用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成為當?shù)匦∮忻麣獾摹稗r民工詩人”。這位“農民工詩人”叫呂令泉,現(xiàn)年61歲,是定陶縣張灣鎮(zhèn)呂溝村的一位普通農民。

      呂令泉從小就對文學有一種濃厚的興趣,上學時是班里的三好學生,但當時考學興推薦,錯失了上大學的機會。1976年,呂令泉和妻子張桂閣結婚后,先后生育了二男一女三個孩子,家庭負擔很重。1994年,為了養(yǎng)家糊口,呂令泉走上了外出打工路。在長達20年的打工生涯中,呂令泉在山西省運城為超市拉過板車、在江蘇省泰州市造船廠干過打磨工、在青島干過建筑、在河南省蘭考賣過粉皮粉條。艱苦的打工生活,繁華的都市風情,對親人的刻骨思念,使呂令泉感慨萬千,萌發(fā)了創(chuàng)作詩歌的念頭,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在呂令泉的眼里,家鄉(xiāng)池塘的清荷、農田里的圪巴草、磨刀石、鋤頭、高粱地是那樣的富有詩意。在一首名為《圪巴草》的詩歌里,呂令泉這樣寫道:圪巴草有力氣,扎進土里拔不起,織成綠毯一片片,護堤護坡有能力。甭看圪巴草兒小,奉獻精神了不得。栽草護坡環(huán)境美,保護生態(tài)不流失。表述親切自然,讀來朗朗上口,是一首防止水土流失的打油詩兒歌。在《俺的這把鋤》里,呂令泉深情寫道:俺的這把鋤,度過那歲月,六月鋤旱禾,鋤下甘露過,澇天快鋤地,鋤下能生火,十月收獲時,撫鋤笑呵呵。樸實無華,農諺入詩,把農民對鋤頭的喜愛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但呂令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農民工詩歌的創(chuàng)作。他的《好苦好累打工哥》、《風在刮,雨在下》、《打澆灌》、《打工哥領來洋媳婦》、《島城打工記》、《俺給洋人造大船》、《我在高空做保溫》、《焊槍贊》、《煙雨揚子江》、《小漁村》、《農民工人好氣派》等篇什,都是呂令泉打工生活的真實寫照。在一首名為《打工漢子》的詩歌里,呂令泉用飽蘸深情的筆觸,這樣寫道:打工漢子,透著陽剛,質樸的胸懷,深邃的目光,家中務農時,常裸著肩膀,曾用鋤頭鋤起朝霞,曾用牧鞭摔落夕陽,而現(xiàn)在,舉著焊槍,戴上安全帽,穿著防護服,站在高高的工地上,像一尊鋼梁,氣勢磅礴,無限風光,漢子在焊天補地,鑄就人生輝煌。詩歌雖然寫得有些粗糙和直白,但把農民工的形象描繪地栩栩如生。

      農民打工竟“打”出了一位“詩人”,成為工友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說他不務正業(yè)的有,說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也有,說他寫出了當代農民工的風采的更是不計其數(shù)。在一位熱心工友的幫助下,呂令泉的許多詩歌已經被發(fā)表在了《草根文學》網站上,且反響良好。談到今后的打算時,呂令泉說,準備對自己這些年辛勤創(chuàng)作的這244首詩歌進行仔細修改,結集出書,也算是對自己的一個總結。

初審編輯:丁厚勤
責任編輯:李強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

 

網友熱帖

重磅專題

記者調查

論壇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