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淄博作為足球起源地 各足球場卻難見踢球娃
7月6日17:00許,臨淄區(qū)齊都文化體育城西足球場,一名小朋友在看大人們比賽。因為沒有同齡人,他本來打算踢會兒球的愿望泡湯了。
華麗的世界杯結(jié)束了,32支球隊或精彩或悲情的鏡頭留給中國球迷眾多美好回憶。同時,一個問題始終令人耿耿于懷:我們何時才能在世界杯上為中國隊加油?
希望當然在下一代人身上!世界杯期間,記者走進淄博的社區(qū)、公園、運動場所,試圖尋找那些踢球的孩子,尋找國人沖進世界杯的希望。
讓人失望的是,淄博作為足球起源地、亞足聯(lián)亞洲展望計劃的試點城市,本有著不錯的足球基礎(chǔ),但無論是齊都文化體育城的足球場,還是社區(qū)內(nèi)修建的足球場,都難見踢球的孩子。經(jīng)常在齊都文化體育城踢球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如今臨淄的各大足球場上踢球的都是30歲左右的人,孩子就算想踢也很難找到場地。
臨淄市民張敏向記者表示,如今一些社區(qū)管理嚴格,物業(yè)公司肯定不會允許孩子在樓下踢球。況且社區(qū)里大多停滿了車輛,客觀上也不允許孩子們踢球。
王先生的孩子在晏嬰小學上五年級,他向記者表示,孩子現(xiàn)在除了上學還要上各種藝術(shù)班、輔導班,一是沒多少時間讓孩子踢球,二是也害怕孩子踢球時受到傷害。
從國人對世界杯的關(guān)注不難看出,我們并不缺乏對足球的熱情,足球在中國也有著巨大市場,但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基層足球尤其是青少年足球的普及狀況并不容樂觀。孩子們既缺乏踢球空間,也缺乏踢球的時間。沒有了踢球的孩子,我們又如何能從13億中國人中選出11名優(yōu)秀球員?
不做世界杯的看客,請先從給孩子們踢球的空間和時間做起。斨谐繄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