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據(jù):王亞楠 制圖:于海員
◆5市空氣惡化向省級補償410多萬◆德州二季度摘冠,聊城半年“獲獎”最多
□記 者 王亞楠
通訊員 薛 梅 張素華 報道
本報濟南7月23日訊 我省“氣質”考核首開“罰單”!二季度“氣質”考核,17市中有5市環(huán)境空氣質量同比惡化,得分為負,按照《山東省環(huán)境空氣質量生態(tài)補償暫行辦法》,這5市將向省級財政繳納生態(tài)補償資金,合計413.5萬元。具體為:煙臺,-7.8分,156萬元,得分墊底,“罰款”最多;臨沂,-6.95分,139萬元;青島,-3.975分,79.5萬元;棗莊,-1.85分,37萬元;萊蕪,-0.1分,2萬元。這是記者在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上半年水、氣環(huán)境質量發(fā)布會上獲悉的。
其余12市環(huán)境空氣質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共獲省級財政獎補資金1913.5萬元。其中,德州二季度考核摘冠,得分為15.45分,獲省級獎補309萬元。
綜合一、二季度情況,上半年,省級財政合計向空氣質量同比改善的市獎補資金8942.5萬元(未扣減市級向省級繳納金額);空氣質量同比惡化的市向省級財政繳納補償資金413.5萬元。綜合看,聊城獲補償資金最多,為121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辦法》及有關規(guī)定,空氣質量生態(tài)補償資金是按季度清算、兌現(xiàn),專款專用、專賬核算。據(jù)省財政廳有關處室負責人介紹,各市收到的生態(tài)補償資金需統(tǒng)籌用于轄區(qū)內(nèi)改善大氣環(huán)境質量的項目支出,如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治理、揚塵治理及空氣站建設運營等,且需將資金使用方案報省財政廳、省環(huán)保廳備案,以確保資金落實到項目。即,某季度需向省級財政繳納的補償資金,并不能用其他季度從省級財政獲得的獎補資金進行沖抵,而是“一碼歸一碼”。但記者也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17市一季度資金使用方案仍未完全報至省級備案。
目前,已有若干市參照省里的做法,建立了對縣(市、區(qū))的空氣質量改善程度的評估考核、生態(tài)補償機制。
省環(huán)保廳副廳長謝鋒表示,整體看,在“氣質”考核等創(chuàng)新性管理措施的督促下,全省上半年大氣污染防治初見成效。衡量空氣質量的4項主要污染物指標3項改善1項持平:PM2.5(細顆粒物)平均濃度為8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4.4%;PM10(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為15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6%;二氧化硫平均濃度為6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0.8%;二氧化氮平均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八{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shù)(能見度≥10公里)平均為80.5天,同比增加4.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