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0-5122000
微信:dzw5122000
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
美麗浙江 美好生活
2014年8月全國知名網絡媒體采訪活動
QQ截圖20140701154955.jpg
今年3月28日,菏澤市委書記于曉明在黨的群眾...
1011.jpg
今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是“向污染宣戰(zhàn)”,為...
菏澤大眾網
首頁 > 山東新聞
黃島76歲居民手繪44處古跡地圖 3年跑2000里路
2014-08-14 17:50:00 來源:青島早報 作者:趙玉勛
黃島王臺鎮(zhèn)已有13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商業(yè)繁榮,店鋪林立,留下許多古跡,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大都消失了。該鎮(zhèn)居民李德全從年輕時就喜歡研究王臺文化,他耗時3年多繪出一張地圖,將該鎮(zhèn)44處古跡的位置和名稱進行了確定。隨后,王臺鎮(zhèn)一家傳媒公司又將這張地圖做成電子版發(fā)到網上,引起眾多市民關注!拔揖褪窍氚堰@些古跡的信息傳承下去,讓年輕人更加直觀地了解他們。”李德全昨天告訴記者。

黃島76歲居民手繪44處古跡地圖

黃島76歲居民手繪44處古跡地圖

黃島76歲居民手繪44處古跡地圖

黃島76歲居民手繪44處古跡地圖

  核心提示

  黃島王臺鎮(zhèn)已有13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商業(yè)繁榮,店鋪林立,留下許多古跡,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大都消失了。該鎮(zhèn)居民李德全從年輕時就喜歡研究王臺文化,他耗時3年多繪出一張地圖,將該鎮(zhèn)44處古跡的位置和名稱進行了確定。隨后,王臺鎮(zhèn)一家傳媒公司又將這張地圖做成電子版發(fā)到網上,引起眾多市民關注!拔揖褪窍氚堰@些古跡的信息傳承下去,讓年輕人更加直觀地了解他們!崩畹氯蛱旄嬖V記者。

  目的>>>

  為了傳承王臺古文化

  李德全今年76歲,腿部殘疾,在王臺鎮(zhèn)駐地開了一家修車鋪,他還有個堅持了半個多世紀的愛好:研究古文化和收集相關資料。記者昨天來到他的修車鋪,說明來意,他趕緊進屋找出珍藏的手繪地圖。記者注意到,這張地圖半米見方,由于時間比較久遠,局部已經泛黃,從圖上看,一條條街道兩旁,整齊地布滿了44處當鋪、廟宇、牌坊等古跡,分別用鉛筆、藍色鋼筆和紅色筆繪制而成。

  “別看這幅地圖看起來挺簡單,但我用了3年多才將它完成!崩畹氯f,這些古跡大都建于明清時期,其中的絕大多數目前都已經不存在了,甚至連一點痕跡都沒留下!斑@些古跡曾經是王臺古鎮(zhèn)繁華的見證,如果不把它們記錄下來,會逐漸被人淡忘,今后鎮(zhèn)上的年輕人就更不知道它們是咋回事了!崩畹氯f,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就籌劃著畫一張王臺古跡地圖。

  執(zhí)著>>>

  騎著車四處轉悠請教

  “因為我打小就喜歡到處玩兒,其中有幾處古跡我比較熟悉,但大部分位置和信息以及準確的名稱都不好確定,這個就需要到附近去請教別人。”李德全說,他腿部有殘疾,行走不便,為了完成這個任務,他專門購買了一輛電動自行車,沒事就騎著四處轉悠,走訪當地有文化的老人,搜集跟古跡有關的信息。

  “我記憶中的教堂宏偉壯觀,但一直不確定它具體建于什么朝代,是由誰興建的!崩畹氯f,后來他聽說王臺東村有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對教堂的情況很了解,他就去拜訪,結果得知這位老人搬到他兒子家去了。

  “我坐公交車到了他兒子家才知道,老人因為治病方便,已搬到李滄區(qū)他女兒家暫住!崩畹氯f,剛開始他尋思著給老人打個電話了解下情況,但老人耳背得很,電話里根本說不清楚!澳菚r去青島還沒有直達公交車,我又馬不停蹄地趕到車站,乘坐客車趕到李滄,最后見到了老人,弄明白了跟教堂有關的信息。”李德全說,等他回到家時,已經累得不行了,好幾天沒能工作。

  接力>>>

  傳媒公司網絡上推廣

  今年夏天,李德全完成了王臺古跡地圖的手稿。“算起來,這些年我為了它至少得跑了兩千里路!崩畹氯f,地圖完成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批量生產,分發(fā)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王臺的歷史。如何讓地圖內容迅速擴散呢?就在李德全一籌莫展的時候,當地一家文化傳媒公司的負責人田高明找到他,表示愿意出一份力。“我也是王臺人,平時也很喜歡研究王臺的歷史,我覺得這張地圖一目了然,對傳承王臺文化確實有很大作用。”田高明說,隨后,他專門將李德全的地圖手稿制成了電子版,然后讓公司員工負責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王臺古文化。

  “王臺中心街有個菜市場叫‘東門’,‘家里來客人了,東門買菜去’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的來歷,我們就配合著地圖進行了介紹!痹搨髅焦締T工韓振說,明末清初時,在菜市場那個位置有一個叫“靖海門”的老城門,是王臺古鎮(zhèn)的東門,人們主要從那里出入王臺。后來這座城門雖然沒有了,但當時的人們?yōu)榱思o念那段歷史,一直管那里叫‘東門’,直到現在。

  【探訪】

  44處古跡剩下的不多

  記者了解到,地圖中的44處古跡,目前部分保留下來的僅剩當鋪、準提庵、大士庵等幾處。昨天上午,記者走進位于王臺東村的大士庵,一座高大的古代青屋立即映入記者眼簾。這棟房屋長12米,高8米,寬7米多,所有立柱都是一整根粗大的圓木,在屋檐上還刻著“佛”“壽”等篆字,整棟房子使用卯榫結構。居住在這里的村民肖志禮介紹,他們已在這個院落里住了24年,“24年前,村里讓我們在這里蓋房,當時建筑工人建議我們把這個古宅子拆掉,但我們聽人說這處古宅已經有幾百歲了,覺得拆了可惜,就決定把正房向南挪了10米,把這處古宅保存了下來。”肖志禮告訴記者,現在外面有一根柱子受腐蝕嚴重,他在柱子下面墊上了磚頭和石頭;另外,為防止房子倒塌,他還在西側架上了一根粗樹干。“這些磚頭和石頭一旦拿開,估計大士庵就會坍塌!毙ぶ径Y說。

  【王臺鎮(zhèn)】

  王臺鎮(zhèn)歷史悠久,西漢時期,境內置柜縣,唐貞觀年間立鎮(zhèn),迄今1300余年,明清、民國時期也為鎮(zhèn)治,商業(yè)繁榮,亭臺樓榭,寺廟店鋪林立。王臺鎮(zhèn)位于黃島新區(qū)西北部,西部北部與膠州市洋河鎮(zhèn)接壤,東部與紅石崖街道相接,南部與青島臨港經濟開發(fā)區(qū)相接。同三高速公路貫穿其中。王臺鎮(zhèn)企業(yè)生產的梳棉機產量占全國銷售總量的3/4,噴水織機占全國銷售總量的1/2,并遠銷日本、澳大利亞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被中國紡織工業(yè)協會授予全國惟一一家“中國紡織機械產業(yè)名鎮(zhèn)”榮譽稱號。(記者 趙玉勛)

  想隨時隨地隨手掌握更多菏澤資訊,請關注菏澤大眾網公眾微信(dzw5122000)或官方微博(@大眾網菏澤頻道);下載“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http://sd24.dzwww.com/heze/)想爆料?請登錄“大眾社區(qū)-菏澤論壇 http://hz.dzwww.com),或撥打新聞熱線0530-5122000。
責任編輯:付娜
本文相關閱讀


娛樂
社會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菏澤新聞
重磅專題
新聞視頻
大家在看
精彩推薦
論壇熱帖
關于我們 - 報業(yè)集團 - 版權聲明 - 廣告業(yè)務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音像制品出版許可證
魯ICP備09023866號 新出網證(魯)字02號 網絡視聽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