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本報刊登《見證日軍侵華的地方,你去過幾個》一文,記者探訪濟南12處“歷史見證點”,引起廣泛關注。有讀者認為,見證了日軍侵華罪行的這12處地點是愛國主義教育重要的物質載體,應該齊力保護、完善,甚至還可以考慮設立整合抗戰(zhàn)遺址等資源,打造一條“抗戰(zhàn)主題”線路。
蔡公時紀念館、奎虛書藏等最值得一游
記者探訪的這幾個點里,不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常年對公眾免費開放,社會效果也非常好,比如蔡公時紀念館、奎虛書藏。
但也有不少“見證地”尋覓起來并不容易。好一點的,會有一個文物保護的牌子,或者紀念碑。還有一些則需要依靠資料查詢,自己去打聽。采訪過程中,不少市民建議,能否在這些“見證點”設一些指示牌、引導牌、宣傳牌,增加歷史事件的介紹,增強歷史觸感。否則,看不到相關的任何歷史事件記載,很難通過這些滄桑的老建筑、老物件去體味、想像當年的艱辛場景和浴血奮戰(zhàn)。
比如曾為日軍濟南司令部的郵政大樓、侵華日軍細菌部隊原駐地省物資局員工宿舍、曾為日寇特務機關的濼源公館等地,想在這些地方尋到一點有關當年歷史的公開介紹都不容易,最多也只是附近或樓內工作的上了年紀的人的“只言片語”。和抗戰(zhàn)有關的歷史人物,也應該銘記
“和抗戰(zhàn)有關的歷史人物,應該大力宣傳!笔姓䥇f(xié)委員、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一口氣說了好幾個人的名字。
比如位于曲水亭街8號的路大荒故居。他是中國收集占有蒲松齡手稿最多的一個學者。1937年底淄川縣城被日軍侵占,他隨縣政府逃亡于山區(qū)。敵偽邀他出山,遭回絕,遂遭通緝。1938年春潛往濟南,為避敵偽,寄居表弟家,繼續(xù)蒲松齡著作的收集與研究。1939年初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以賣字畫或做古董生意謀生,他生活十分拮據(jù),但堅決不任敵偽職。
比如濟南名人辛鑄久。他是濟南章丘人,民國時期濟南的大資本家,曾經和苗蘭亭、張蔚齋一起,在抗戰(zhàn)年代購得海源閣圖書2000多種,全部捐給山東省立圖書館。值得一提的是,他有一個為抗日英勇犧牲的孫女辛銳?墒窃挥诖竺骱祥T對面的辛鑄久故居,幾番努力,卻到底沒保住。
能否打造一條“抗戰(zhàn)主題旅游線路”
此外,留存抗戰(zhàn)歷史,還應留意對有歷史價值、承載歷史事件的老街名的保護。比如,“五三街”這個名能否重新啟用?
五三街原址在濼源門(西門)城墻外護城河東岸,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自濼源橋(西門橋),南到趵突泉東門以北的坤順門外,西鄰護城河,原叫“順城街”,老百姓也稱“西城根街”。1928年5月8日,日軍向濟南城發(fā)動進攻,順城街一帶被日軍用煤油放火焚燒,街上房屋全部燒毀,居民也慘遭殺害。1929年5月,在西門橋南立濟南“五三”慘案紀念碑。該街改名為“五三街”。1978年,濟南擴展趵突泉北路南段時,“五三街”被拆除,1985年,修建環(huán)城公園時,“五三街”遺址成為環(huán)城公園一部分。
有相關專家提出,抗戰(zhàn)遺址遺跡等是城市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對其進行保護、利用、開放,有著多重意義,是否可以考慮對這些進行整合,打造“抗戰(zhàn)主題旅游線路”,通過市場化運作,與政府保護相結合,實現(xiàn)保護與利用的雙贏。
原標題:濟南能否打造“抗戰(zhàn)主題旅游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