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福云在三輪車旁磨剪子。記者 岳耀軍 攝影
21天,行程約900里,一位八旬老人蹬著一輛三輪車完成了進京磨剪子、磨菜刀的“壯舉”。
這位老人就是家住聊城東昌路北苑小區(qū)的于福云。此行已他第三次進京磨剪子、菜刀了。
老于是個“熱心腸”
“這次進京來回花了21天,行程約九百里地。”24日下午,記者見到剛返回聊城的于福云時,他爽朗地告訴記者。
于福云今年80年了,是原聊城農(nóng)校的一名退休職工!白1991年退休那年起,我就四處轉(zhuǎn)悠著幫人磨剪子、菜刀,已經(jīng)20多年了!
于福云說,這門手藝是他年輕的時候在農(nóng)村老家跟人學的。后來,他在東北又干了24年的木工。由于木工技術(shù)非常好,又是個熱心腸,所以當時有很多人找他幫忙做沙發(fā)、柜子等家具,他便利用周末時間加班加點趕工,但從不收取任何報酬。
1984年,他調(diào)回聊城工作,直至退休。于福云說,他干了一輩子活,出了一輩子力,退休后也閑不住。所以他又重拾起磨剪子、菜刀的這門手藝。
“起初,我騎著三輪車在聊城城區(qū)轉(zhuǎn)悠著幫人磨剪子、菜刀,后來又到各縣市區(qū)去磨剪刀!庇诟T普f,這些年,他幾乎走遍了城區(qū)以及周邊方圓幾十里的村莊。每到一處,短則停留三五天,多則停留一個多月。
后來,他突發(fā)一個念頭:到北京為首都人民群眾服務(wù)。于是,2010年和2011年,他接連兩年蹬著三輪車去北京磨剪子、菜刀。今年已是第三次進京了。
半路上還為人補車胎
于福云年近八旬,但是身體硬朗。
一個馬扎、一個打氣筒、三塊磨刀石,另外還帶著雨衣、雨傘等物品,于福云每次出遠門都這樣輕裝前行。
“少的時候,每天騎七八十里路,多的時候,每天騎一百三四十里路。”于福云說,他蹬著三輪車順著大道走,路過村莊、鄉(xiāng)鎮(zhèn)有需要磨剪子、菜刀的就停下來。
從聊城到北京八百多里的路,他從8月1日出發(fā),騎了9天才到達北京,路上遇到小的旅館他就住下。
“我一般住在鄉(xiāng)鎮(zhèn)上最便宜的旅館,少的一晚上才5塊錢,最貴的15塊錢!庇诟T普f,在一家旅館住宿時,他幫著把旅館里的菜刀磨了磨,旅館老板得知后十分感動,不僅沒收住宿費,還免費管他吃了一頓飯。
于福云在北京待了三天,他在玉林住宅小區(qū)為居民磨剪子、菜刀。當聽說他是從山東聊城蹬著三輪車來北京時,很多居民都非常驚訝和感動。有的人民還從家里給他帶來一些食物和水果。
“這次去北京,大約磨了幾十把剪子和菜刀。”于福云說,除了磨剪子、磨菜刀外,他還會修自行車、補車胎。
在途經(jīng)河北一縣城時,他發(fā)現(xiàn)一女子的電動自行車車胎癟了,該女子站在那里顯得十分焦急。于是,他停下車幫助這名女子補好了車胎。
事后,這名女子掏出20元錢塞給他,但被他拒絕了。這名女子留下了他的名字和手機號碼,并再三表示感謝。
做好事只為讓人說句好
“父親一個人蹬著三輪車去北京,雖然我們家人有點擔心,但也理解他的做法。”于福云的兒子于延革對記者說。“這是他的一種愛好和興趣,同時騎三輪車也能鍛煉一下身體!
“一路上,我走走停停,累了就停下來和人說說話,問問他們需不需要磨剪子和菜刀,來回路途上基本沒有遇到麻煩事。”于福云告訴記者。
20多年來,于福云利用閑暇時間外出義務(wù)磨剪子、磨刀,僅磨刀石就用掉了10多塊,至于給人磨過多少把剪子和菜刀,他也記不清了。
不過,讓于福云感慨的是,現(xiàn)在愿意讓磨剪子、磨刀的人大不如以前多了,哪怕是免費給人磨。
“我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現(xiàn)在生活變好了,都是托共產(chǎn)黨的福,吃誰的飯,就要想誰的好,所以咱得為社會做點貢獻!庇诟T普f,他磨剪子、磨刀不圖掙錢,只是想給大家伙做點好事,讓別人說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