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聯(lián)播平臺:蔣家香油煎包香承三代人' /> 花冠聯(lián)播平臺:蔣家香油煎包香承三代人' />
蔣家香油煎包外焦里嫩,分外誘人
卞同強將包子放到鍋里待煎
卞同強把面水澆在包子上
卞遠飛在包包子
來的客人少了,卞同強、蔣永紅兩口子可以休息一下
拍照的大眾網(wǎng)網(wǎng)友
香油煎包外表焦黃
蔣家香油煎包的一般搭配
大眾網(wǎng)菏澤9月28日訊(記者 張鵬)從小時候四五歲起,便看著爺爺做煎包長大,把爺爺?shù)氖炙噷W到手后,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第三代了……蔣永紅與丈夫、兒子一家三口一直傳承著水煎包的手藝,在菏澤廣福街與八一街交叉路口處,一家不大的店面里經(jīng)營著他們的生活。
看著爺爺做包子長大 煎包手藝三代傳承
“老板,來倆肉包!”“再來碗湯!”早上5點多,蔣家香油煎包的店面前就開始熱鬧起來。店面里面,蔣永紅的兒子卞遠飛面前擺放著一籠籠剛包好的包子,他的手卻一直沒閑著,搟面皮、挑餡、雙手一捏,一個包子就成型了!坝浀貌幻刻炷馨嗌侔樱凑蛔褪橇邆小時。”
另一旁,蔣永紅和丈夫卞同強一個負責盛湯,一個負責煎包,也是忙個不停,一直到9點多才有空休息!靶菹⑿菹⒊渣c飯,然后又得迎接一波客人!笔Y永紅抽空吃了幾口包子,坐在店里的凳子上休息起來。
今年蔣永紅已經(jīng)快50歲了,她已經(jīng)記不起來家里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做香油煎包的了,“只記得在我四五歲的時候,就一直看著爺爺在公家的飯店里做包子,然后學手藝!
1992年,在菏澤師范附小老校區(qū)附近經(jīng)營多年后,蔣永紅一家將店面搬到廣福街與八一街交叉路口處!皠偘岬竭@個路口時,生意并不是多好,時間久了,一傳十、十傳百,老客戶都知道了新店的位置,有些都跑老遠過來買包子吃!笔Y永紅說。
家住菏澤師范附小老校區(qū)附近的李先生算是蔣家水煎包的老“粉絲”了,他說,以前水煎包店面在老附小的時候,他就常去買倆肉包子吃!敖裉觳恢涝趺椿厥拢教幎级萝,繞了老遠的路才繞過來!
凌晨2點起床做餡 皮薄肉厚不虧待食客
為了趕在市民的早飯點前做好包子,蔣永紅一家從凌晨2點就已經(jīng)忙活起來。蔣永紅負責做湯,卞同強負責做餡,剁餡、攪餡、做湯……夫妻倆各有分工!白鏊灏钪v究的就是里面的餡,為了保證羊肉的‘鮮’,必須要早起!北逋瑥娬f。
“有時候?qū)嵲诶哿,就晚起一會?點鐘再起!笔Y永紅也早已習慣了早起準備一天的食材。
一個一米寬的大盆加上一支1.5米長的大木勺,就是做餡的全部工具!白铍y的是攪拌!北逋瑥娬f,因為要保證羊肉的“鮮”味出來,而又不“膻”,必須一直攪拌!10斤羊肉,每半個小時休息個10分鐘,然后繼續(xù)攪拌,得攪3個多小時!闭f起這件事,卞同強甩了甩自己的胳膊,“還能不累啊?有時候累得都不想動!
卞同強告訴記者,為了保證水煎包餡的口感,在選擇原料的時候都是他堅持用青山羊肉,“口感好,而且筋道。可是,現(xiàn)在的青山羊越來越難買到了!北逋瑥娬f,這是他最近最擔心的事。
食材雖然緊張,但是蔣家水煎包卻從不虧待顧客!耙粋包子一塊錢呢,餡少了,他們還不如去吃饅頭呢!”蔣家香油水煎包總共兩種,韭菜餡的和羊肉餡的,兩種包子價錢一樣。
說話間,卞同強將一盤煎好的包子交給妻子蔣永紅,由她端給顧客。
學生考上大學開學帶包子吃 港澳食客也來買
近些年,卞同強將使用多年的大圓鍋換成了水煎包機——近一米高、一米寬、兩米長的大家伙。“這個機子也就是每次可以多做一點,能讓每鍋的包子受熱均勻,熟得一樣快,其它倒沒什么作用!笔Y永紅說,換了機器后乘客吃起來香了,老公卻為此吃了更多苦。“冬天還好,夏天的時候,機子旁邊都50多度的高溫,看著怪心疼的!
“都已經(jīng)干了那么多年了,早就習慣啦!”如今,煎包子的每一個流程卞同強都早已熟記在心,做鍋、加面水、開蒸,再淋上一層香油,25分鐘左右,一鍋兩面金黃的包子就出鍋了。
“我就愛吃他們家的包子,皮薄肉厚,外酥里鮮,那叫一個香啊。”蔣家水煎包的老顧客李先生搶著說。
“前段時間,菏澤一中考上大學的學生開學了,許多學生都跑過來買了包子帶走,說是帶到學校去吃!闭f起這件事,蔣永紅無比滿足。
不僅本地市民鐘愛,蔣家香油水煎包也是北京、香港、澳門等地來菏的客商喜愛的美食。“這附近有個人在北京工作,每次去北京他都帶一些包子回去,他說有一次同事吃了他帶的包子之后,每次他回家,同事們都纏著他要包子吃。沒想到,我們家的包子還能讓那么遠的人吃到!闭f著,蔣永紅開心地笑了。
初審編輯:丁厚勤
責任編輯: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