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侯曉蓮在課堂上聲情并茂地授課.jpg

70年春風化雨 菏澤一家三代九位教師誨人不倦

2019-09-10 15:54:00 來源: 大眾網(wǎng)菏澤·海報新聞 作者: 劉騰飛 趙凱 沈甲亮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菏澤9月10日訊見習記者 劉騰飛 趙凱 記者 沈甲亮)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培養(yǎng)祖國未來棟梁的艱巨任務。在菏澤有這樣一個家庭,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三代人出了9位教師投身于教育事業(yè),70年兢兢業(yè)業(yè),默默耕耘在講堂上。9月10日是第35個教師節(jié),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走進菏澤市牡丹區(qū)二十一中,找到了這個教育世家中仍在教育一線工作的侯曉蓮,聽她講述教育世家關于教育的故事。 

  耳濡目染,在教學環(huán)境中長大 

  9月9日上午,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來到了位于菏澤市中華路的牡丹區(qū)二十一中,見到侯曉蓮老師時,她正在講課。課堂上,侯曉蓮在講臺上聲情并茂地授課,她的學生們在臺下坐姿端正,聽得聚精會神。 

侯曉蓮在課堂上聲情并茂地授課

  課后,侯曉蓮向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介紹,的家庭三代從教,1950年,近70年的時間里,自她外祖父起,她的父親、母親、二姨、三姨、姐姐、姐夫和的丈夫,共九人從事教育事業(yè)。 

  1994年,大學畢業(yè)后,我就當了老師,1997年被調(diào)入二十一中,一直工作至今。”侯曉蓮說,目前,她是一名歷史教師,同時也擔任初一的班主任22年的教學生涯中,曾多次獲得“山東省優(yōu)質課”“菏澤市教學能手”“骨干教師”等榮譽。 

  談及為何選擇教育工作時,侯曉蓮表示,從事教育行業(yè)跟母親有很大的關系。我媽媽之前是二十一中的語文師,是山東省優(yōu)秀教師,耳濡目染,大學在選擇專業(yè)時,我很堅定地報考了師范專業(yè)。曉蓮告訴記者。 

  “我小時候的理想就是一名人民教師。”侯曉蓮說,她年幼的時候,父親就職于當時的菏澤農(nóng)業(yè)學校從小就住在農(nóng)校家屬院里,校園氛圍中成長,“為人師表”這種理念從小在家庭里就根深蒂固也是在這個環(huán)境中從學生一步一步成長為一名人民教師。 

  談及侯曉蓮母親向她傳授的教育理念,侯曉蓮毫不猶豫地說:“蹲下來做教育。”侯曉蓮告訴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蹲下來做教育”既有字面含義,也是母親意欲教導她在教學中要做到用謙和、用愛去教育每一位學生,而不是一味地批評指責。 

  為人師表,母親三十六載無私奉獻 

  據(jù)侯曉蓮回憶,母親的教師生涯給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母親一生都在嘔心瀝血,兢兢業(yè)業(yè)地從事教育事業(yè),像備課到深夜,早出晚歸……這些在母親身上都是正常現(xiàn)象。 

  9月9日下午,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來到菏澤天澤園小區(qū),見到了曉蓮的母親——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休的王培貞老師雖然已經(jīng)76歲的高齡,但王培貞老師衣衫整潔,看起來仍然精神抖擻。 

王培貞老師講述她的教師生涯

  “1964年我在呂陵鎮(zhèn)中心中學任教,后來去了解元集公社,1982年牡丹區(qū)二十一中學成立,我作為第一批老師去任教語文,直到2000年才退。”王培貞老師告訴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 

  當時在二十一中授課時教學環(huán)境沒有現(xiàn)在這好,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冬我每天都會早起教室點火爐,當時我騎自行車在雪地里摔倒了好幾次,有次自己沒能爬起來,還是路過的學生把我扶起來。”王培貞說起那段教書歲月,仍然感慨萬千。 

王培貞老師獲得的榮譽證書

  36年教學生涯,王培貞如今患上了咽炎,盡管如此,當談及到是否希望后輩選擇當老師時,王培貞還是堅決表示希望讓后輩繼續(xù)教書育人。 

  王培貞的丈夫侯兆軒曾是原菏澤農(nóng)業(yè)學校老師,王培貞告訴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當時我丈夫父親的最得意的學生,正是在父親的介紹下我們才組建了家庭。 

  教學相長,祖父言傳身教規(guī)范后人 

  王培貞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講述,自幼時父親就嚴慈相濟,家里立下不少規(guī)矩,比如吃飯要吃干凈、偶爾會提問問題等,正是這種言傳身教,才使得每一位孩子都成為優(yōu)秀的人。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了解,侯曉蓮的外祖父王同懷老先生起初是在曹縣師范附小的一名教師,后來考到山東師范大學繼續(xù)學習,畢業(yè)后到菏澤二中任教地理。我的父親很重視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任何能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事情他都會去做,當時為了給學生更生動的傳授知識,每半個月包一次電影給學生觀看! 王培貞告訴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當時家里需要撫養(yǎng)4個孩子,盡管家庭生活非常拮據(jù),但是同懷老先生還是會慷慨地幫助他的學生。 

  “父親堅持引導孩子們從事教育事業(yè),他總是教育我們教學相長可以鞏固知識,并告誡我們要一輩子讀書,不斷地去習。”王培貞回憶道 

  互相學習,教育孩子共同進步 

  曉蓮的丈夫宋來是二十一中的一名數(shù)學老師,1999年在二十一中從教至今,一直在擔任初中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我們這個大家庭從事教育行業(yè)的比較多,共同話題也比較多,大家都對教育的感情比較深,正是得益于此,使得家庭成員們所感悟的教育心得比一般教師要更深刻一點,把更加優(yōu)異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宋來告訴記者,我們在晚上的家庭模式就是三人互相學習。 

宋來在給初三學生上數(shù)學課

  此外,宋來曉蓮在課后開展教研工作的同時也能陪著孩子一起輔導學習。平時在家中除了探究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還經(jīng)常探究在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無論是管理,還是教育方面,夫妻彼此之間都能互相切磋,共同進步。 

  侯曉蓮正在上初三的兒子告訴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身為一名學生,在教師節(jié)給老師,給父母最好的禮物就是以最出色的成績完成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侯曉蓮兒子,他的愿望是做一名大學教師,把自己家庭的教師之風延續(xù)下去,去教育到更多的人,用他學到的知識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責任編輯:楊叔玲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