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菏澤9月10日訊(通訊員 王義合)9月8日上午,一場秋雨過后,在謝集鎮(zhèn)梁洼村通往白寨村的柏油路上,5位花甲、古稀老人正在挖土、拾磚,認真鋪墊路上的坑洼。這是一支行人交口稱贊的“義務護路隊”。
“年輕時沒給組織丟臉面,現在年老了更不能失本色!”
在老哥們中,張?zhí)m軒老漢年齡最大,今年80歲,是有著近50年黨齡的老黨員。
提到老哥們修路,還是從10年前說起。2003年春,單縣實施“村村通”工程,張?zhí)m軒所在的梁洼村成為首批通柏油路的村。這條路從梁洼通道白寨,長15公里。道路暢通了,來往的車輛與日俱增,由于疏于養(yǎng)護,不到兩年的時間,路面就出現坑洼。張?zhí)m軒老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這路是政府修的,是群眾的致富路,我作為黨員理應為政府分憂,為群眾辦事。于是,他扛起鐵锨上路了,用了一周時間,將上百處坑洼墊上了土。張老漢護路的義舉在梁洼村里引起不小的反響。有人勸張?zhí)m軒,“兒女孝順,家境富足,你放著舒心日子不享,操這個閑心、管這個閑事干啥!”
張?zhí)m軒老漢回答:“干這事是俺黨員的愛好。俺年輕時沒給組織丟臉面,現在年老了更不能失本色!”固執(zhí)的張老漢干脆添置新鋤頭、新鐵锨,放下農活就到路上填補坑洼。來往的車輛跑的歡了,稱贊聲喋喋不休。張老漢干的更有勁了。
“修路就是俺家的農活,是分內事……”
2005年11月的一天,張?zhí)m軒的好朋友王德領找上門來。60多歲的王德領對張?zhí)m軒說:“俺與你作伴,一塊修路,俺比你年輕,重活俺干!”
張?zhí)m軒樂了。從此,在這條道上,過往行人常看到兩位老漢一起墊路。他們發(fā)現用土填補坑洼,經不住長時間車輪碾壓,特變是雨雪后,還會形成泥水,給行人造成不便。于是,他們從家里拾來磚頭瓦塊填補坑洼,效果明顯改觀。后來,自家的磚頭瓦塊用完了,他們就從村里面揀。
2006年春天,為減輕老人的勞動強度,張?zhí)m軒老漢的孩子給老人買了輛電動三輪車。不久,王德領老漢也買了輛。這樣他們就不用費力拉地板車運磚頭瓦塊了。后來越干越有經驗,他們便收集儲備了一大堆“戰(zhàn)備物資”,隨用隨拉,大大提高了填補坑洼的速度和效率。
“大爺,您辛苦了!”“大爺,您是‘活雷鋒’!”……行人敬慕的目光和真摯的問候是對兩位老人最大的褒獎。一天,一位行人給他們一箱方便面,以表感激之情。張?zhí)m軒、王德領同聲婉拒。這位行人動情地說:“您辛苦修路,俺走得暢通,俺該感激您啊!”
“修路就是俺家的農活,是分內事,只要俺在一天,就得負責一天,不能忘了這條道……”張?zhí)m軒、王德領老漢說。
靠著這份質樸的信念,兩位老人一干就是8個年頭。至于他們挖了多少土,揀了多少磚頭瓦片,墊補了多少坑坑洼洼,已無法計算。
2007夏天,一場大雨驟降,道路出現多處“險情”。天一放晴,張?zhí)m軒、王德領就不約而同地來到路上。正當他們干的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時,同村的高金鴻、張青禮、張勤科三位老人扛著鐵锨,拉著碎石土參加“突擊戰(zhàn)”來了。從此,這條柏油路上有了支5為莊稼老漢組成的“義務護路隊”,不管酷夏寒冬,不管清晨傍晚,過往行人時?吹5位護路老漢的身影……
過往的司機們說:“這些年來,我們在這段路上跑的格外歡,從沒有出現事故!”聽到這樣的話,張?zhí)m軒等老哥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