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山東構建覆蓋城鄉(xiāng)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通過法律援助等眾多方式惠及民生。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人民調解作為一種法律制度,在山東基本實現全覆蓋,在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中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全省共有人民調解委員會89000多個,人民調解員33.9萬人,僅今年1到8月份就調解成功各類矛盾糾紛21萬件,成功率達98%以上。
泰安市人民調解指導委員會委員韓義才:人民調解,說到家就是用法治的思維、法治的理念去化解社會矛盾,使老百姓以最低的成本享受到公平正義。
人民調解可以讓人們避免打官司。一旦進入訴訟程序,打不起官司的人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服務。濟南市民董得華因為勞動糾紛與所在企業(yè)對簿法庭。家境困難的他在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師的幫助下,打贏了官司,拿到了自己應得的薪酬。
律師郭科驗:法律援助就是讓每一位有困難的群眾能夠打得起官司,讓法律服務這種社會資源能夠覆蓋到每一位群眾,每一個有困難的人。
以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等這些法律服務產品為代表,山東的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等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建成,城鎮(zhèn)半小時、農村一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基本形成。(姜文超 王厚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