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鎮(zhèn)站在棉花地旁接受記者采訪(截圖)
工人在采摘棉花
齊魯網(wǎng)11月4日訊(東營臺 董志明)他叫岳鎮(zhèn),目前還在山東農業(yè)大學上學。除了大學生身份,他還有一個身份,農場主。
岳鎮(zhèn)站在種滿棉花的地頭上告訴記者:“這片地以前都是撂荒地,三年沒有耕種過了,所以土里不含有其它重工業(yè)元素,再一個就是空氣的條件、水的條件……”
100多畝地,岳鎮(zhèn)全都種上了有機棉,今年共收獲的三萬斤有機棉,一部分加工成皮棉直接銷售,另一部分,岳鎮(zhèn)與老粗布手工加工企業(yè)進行合作,制作床單棉被。
岳鎮(zhèn):“他們的皮棉現(xiàn)在能賣十三到十四塊錢,我賣的皮棉都是三十塊錢,算下賬來,最后我預計收益在十萬塊錢左右吧!
第一年收成不錯,不過這農場發(fā)展到這一步,也并非一帆風順。起步階段,首先遇到的就是父母的反對。
岳鎮(zhèn)媽媽張麗萍:“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連一身好衣服都沒穿上,我一點都不支持他,但是他自己決心很大!
岳鎮(zhèn)的決心來自于自己在大學學的專業(yè)知識,來自于對市場的了解。岳鎮(zhèn)從老師那里得知,目前有機棉種植在山東省乃至全國都是空白。
高級農藝師吳修佩:“國內外發(fā)展前景非常廣闊,供不應求,產品十分稀缺,他選的這個課題在我們黃河三角洲來說選對了,非常適宜!
前景好并不等于成功就是水到渠成,從貸款流轉土地,到棉花選種、播種、防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岳鎮(zhèn):“到了防蟲的時候蟲子特別厲害,又不能打藥,又不能用高毒的農藥,最后想了好多辦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人手去拿,我也去干過,特別累,人工(費)特別高,一天一百塊錢!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長時間的摸索,岳鎮(zhèn)最終找到了有機肥生物防蟲的辦法,成功避免了農藥殘留和化學污染。
東營寶唯布藝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蓉娥 :“在市面上迎合了當今市場上的需求,他這個有機棉是非常符合寶唯布藝定位的,咱不光采用手工,一是綠色,再一個就是使用舒服!
從有機棉從種植到加工,再到手工紡織出成品,岳鎮(zhèn)的夢想正在逐步實現(xiàn),如今這名90后的大男孩,已經(jīng)收到了世界良好棉花組織拋來的橄欖枝。
岳鎮(zhèn):“通過跟國際良好棉花組織的協(xié)商,還有上?的慰杉瘓F的投資,已經(jīng)初步達成意向,明年投資建一千畝的有機棉(種植基地),通過合作社的形式帶動周邊農民致富。”(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今日報道》原標題:岳鎮(zhèn):種棉花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