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6月25日訊(山東臺 劉仁超 陳琛 鞏勝義 唐虎 煙臺臺 萬瑞鵬 王雯)今天,世界首座鉆探深度超過15000米的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在煙臺順利合攏,這標志著我國海工裝備研發(fā)制造水平邁上了新的高度。
經過連續(xù)多日緊張的作業(yè),鉆井平臺的上部船體今天被兩萬噸橋式起重機穩(wěn)穩(wěn)安放在下浮體上。經過焊接后,平臺將開往北海,交付給挪威一家公司。
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總裁于亞告訴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記者,這個平臺是目前國際上在建的代表最先進水平,最復雜,也是難度最高的平臺,是國際深水平臺的一個標志性產品。
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半潛式鉆井平臺,長度達到了117米,寬度超過90米,總排水量接近7萬噸。先進的定位和補償系統(tǒng),使平臺在8級大風的情況下海上漂浮作業(yè)時與井口的位置誤差不超過1米,可以適用于全球各種惡劣海況的作業(yè)。
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生產中心助理總監(jiān)孫磊表示,該平臺采用了全世界最先進的雙鉆塔的技術,可以比第六代鉆井平臺提高30%的作業(yè)效率。
與目前最先進的第六代裝備相比,這座平臺在主要指標上又有了新的跨越:作業(yè)水深從3000米左右提升到3658米,鉆探深度從10000米增加到15240米,并采用了先進的防井噴技術。平臺所用材料的等級、強度和厚度都是史無前例的,這對整個結構的焊接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
挪威船級社煙臺分公司經理孫光告訴記者,中集來福士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所有的焊接工藝都得到了挪威船級社的認可,并且得到了CTOD(焊接性能抗斷裂)實驗的驗證,結果還是非常令人滿意。
建造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傳統(tǒng)的方法是搭積木,一點一點壘上去,對船塢的占用周期一般都會超過四個月,每次只能建造一座,無法實現批量生產。而這座平臺的建造,采取了上下船體在陸地上分別完成、再吊裝合攏的辦法。
目前,煙臺已成為我國深水平臺最重要的設計、總裝和試航基地。目前,僅來福士半潛平臺就占到國內市場的80%,全球份額超過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