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畔的王士禛銅像。
日前,77個“濟南城市文化符號”結(jié)集成《濟南范兒》首發(fā),在市民和社會各界人士中引起強烈反響!稘戏秲骸肥装l(fā)儀式后,通過主辦方舉辦的掃碼贈書等相關(guān)活動,以及《濟南范兒》走進“三館一院”等市內(nèi)相關(guān)文化場所活動,也讓更多市民了解到了“濟南范兒”,從這里讀懂濟南之美。在看過77個“濟南范兒”的相關(guān)文章后,不少熱心市民向記者打來了電話詳細詢問,“齊煙九點所指的就是九座山嗎?”“‘濟南范兒’里的王士禛,和大明湖秋柳園前的銅像是同一個人嗎,為什么網(wǎng)上資料顯示是王士禎?”對于市民的疑問,記者昨天采訪了相關(guān)專家,代表著咱們“城市文化符號”的“濟南范兒”里,其實大有故事可講呢。
是“王士禎”還是“王士禛”?
77個“濟南城市文化符號”公布后,市民李先生打來了電話,他告訴記者,在贈閱點領(lǐng)到《濟南范兒》后,他馬上翻閱了里面的文章,“這里面確實是有不少塵封已久的文化符號,好多年輕人已經(jīng)不了解了,不過它們在濟南歷史文化發(fā)展中有著重要作用,作為濟南人都應該多了解多看看!蓖瑫r,李先生也提出了一個問題,“‘濟南范兒’其中有一個文化符號是‘王士禛’,大明湖畔的秋柳園前就有他的銅像,可是上面寫的是王士禎,而非王士禛!崩钕壬f,為此他特意去網(wǎng)上查詢了資料,“網(wǎng)上資料顯示都是王士禎,‘濟南范兒’里咋變成了王士禛呢?”李先生問道。
“實際上,關(guān)于王士禛的名字還是很有些說法的!蔽幕瘜W者張繼平告訴記者,王士禛的名字還跟雍正、乾隆兩位皇帝頗有些淵源呢,“他原來的名字叫‘士禛’,他的胞兄叫‘士祿’,是‘士’字輩分、‘示’部旁排行。在王士禛生前乃至死后12年間,他一直叫‘王士禛’。直到1723年,雍正即位,因‘禛’字犯了皇帝‘胤禛’的名諱,王士禛被追改為‘王士正’!北姸嘀苤,在古代犯皇上名諱,是要殺頭的,鬧不好還要連坐九族。所以,此后一直到乾隆三十九年的50多年間,所有書上的王士禛都成了“王士正”。
王士正又怎么變成了王士禎了呢?張繼平笑著說道,“也該乾隆皇帝喜歡管閑事,他認為‘士正’和‘士禛’無論字義還是字音都相差很遠,容易對后世造成混亂。于是,皇帝一發(fā)話,‘王士正’又統(tǒng)統(tǒng)成了‘王士禎’了!彼,王士禛的名字一共有“士禛”、“士正”、“士禎”三個!暗切梁ジ锩螅瑥哪侵两襁有許多書籍,還是稱王士禛為’王士禎‘,很有些令人費解!睆埨^平說道。
“齊煙九點”是哪九點?
描述濟南山景的譽稱“齊煙九點”被濟南人所熟悉,這是大家公認的“濟南范兒”,不過,也有市民有疑問,這個“九點”指的就是九座山嗎?
張繼平告訴記者,“九”這個數(shù)詞,在古代既是實指數(shù),也是泛指數(shù),就像“七十二”一樣,“如果說是實指九座山頭,各時期人們所指的也不盡相同,如今有不少人認為‘齊煙九點’指的就是匡山、粟山、(北)馬鞍山、藥山、標山、鳳凰山、鵲山、華山和臥牛山九座山頭。但是,清代郝植恭在游記中所描述的‘九點’,指的則是‘鵲山、華山、歷山、鮑山、崛山、粟山、藥山、標山、匡山’九座山!睆埨^平繼續(xù)解釋說,“其實‘齊煙九點’是指在千佛山上看到的,濟南北部的十七八座小山,這些小山錯落矗立 濟 南 北部!
原標題:“濟南范兒”大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