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0-5122000
微信:dzw5122000
ee.jpg
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
ww3.jpg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
1011.jpg
今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是“向污染宣戰(zhàn)”,為...
2_副本.jpg
菏澤市食藥監(jiān)局極力構建“社會共治”的食品...
菏澤大眾網(wǎng)
首頁 > 山東新聞
即墨古城重現(xiàn)墨園三景 獲作家馮驥才盛贊(圖)
2015-11-01 10:20:00 來源:青島早報 作者:康曉歡

即墨古城重現(xiàn)墨園三景 獲作家馮驥才盛贊

即墨古城重現(xiàn)墨園三景 獲作家馮驥才盛贊

  一道瀑布從橫紋疊石中傾瀉而下,墜入清澈的池水中,激起陣陣漣漪;池中盛開的荷花隨著波光,伴著曼妙的古箏聲悠閑地搖曳著;一座古色古香的六角亭傍水而筑,亭中擺放一張古箏……記者昨天從即墨古城片區(qū)規(guī)劃建設指揮部獲悉,有著330多年歷史的即墨古城墨園三景“飛虹池、萃英邱、啟秀亭”建成,重現(xiàn)古代學子在墨園中吟詩作對的場景。據(jù)介紹,墨園三景位于即墨古城東北,“一池、一邱、一亭”連同偌大的學宮建筑群,讓古時的“學署園”重現(xiàn)人間。

  距今335年歷史

  “這三處景觀在歷史上確實存在過,距今至少有335年的歷史……”古城片區(qū)規(guī)劃建設指揮部文化團隊工作人員介紹,萬歷版的《即墨志》和乾隆版的《即墨縣志》記載,在學署園一圖的最上方,飛虹池、萃英邱和啟秀亭赫然現(xiàn)于紙上,尤其乾隆版的《即墨縣志》記載最為清楚。在某種意義上,墨園主要是供學子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魅力以激發(fā)其山水情懷的雅靜場所。

  據(jù)介紹,墨園三景之所以取名叫飛虹池、萃英邱、啟秀亭,與學宮有很大關系。學宮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其附近設計的景觀建筑也就有考取功名之寓意。從字面來理解,飛虹池應是飛黃騰達、鯉魚跳龍門之意;萃英邱講的是群英薈萃;啟秀亭則啟迪學子,使之成為優(yōu)秀人才、國家棟梁。

  南北風格融為一體

  “整個墨園的景觀既保留了北方園林莊重大氣的風格,又兼具蘇州園林‘步移景異’的造景特點。”穿過學宮還未進入墨園,就聽見不遠處傳來“嘩啦嘩啦”的流水聲,那聲音好似層層疊浪涌向岸邊,又似陣陣微風吹過竹林。

  進入墨園時,只見層層疊石在周邊高低錯落地排列著,長方形磚塊鋪就的路面上有規(guī)則地點綴著雨花石組成的菱形圖案,路邊各種綠色植被競相生長,不遠處墻角邊的兩株紫薇樹掩映其間。一側蜿蜒曲折的長廊之半包圍中,一汪池水,一座假山,一道瀑布,一處古亭成為墨園中最閃亮的景觀。漫步園中,景觀變化不斷,據(jù)工作人員介紹,其中之奧秘就在園之總體布局的不對稱和景物設計有自然天成之感。

  用料工藝地道精湛

  “飛虹池看似元寶形,中間鑲嵌的那座瀑布假山名叫萃英邱,一旁的古亭就是古書上說的啟秀亭。”工作人員介紹說,圍繞飛虹池搭建的橫紋疊石產地來自北京房山,總用料1000多噸,每一塊疊石的搭建都沒有施工圖紙可循,全部由香山幫傳人現(xiàn)場手工設計打造,耗時半年之久。

  啟秀亭在建造時也很講究,那個寶頂就經過專門的設計和制作。據(jù)了解,香山幫作為國內久負盛名的建筑流派,擅長精細復雜的建筑技藝,史書有“江南巧匠皆出香山”的記載,而現(xiàn)存的香山幫技藝傳人已不足十人。寶頂上所雕花紋從下往上依次是牡丹、太平花、蘭草、萬字曲水紋、蓮花,寓意“世德流芳”。腳下踩的雨花石又叫幸運石,產自江蘇南京;入亭的臺階則是一塊彩云石砌成的,寓意‘平步青云’。坐在墨園一角,聽著那潺潺流水聲,聞著隨風飄來的陣陣花香,看著池水中悠閑自得來回游動的小魚,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300多年前學子們暢游墨園,吟詩作對的場景,呈現(xiàn)出一幅充滿古韻書香的畫卷。

  馮驥才贊古城

  相關新聞

  “依照歷史文脈,通過一種全新的古城重建形式,復原了一種原生態(tài)意識文化歷史,留下了當?shù)厝说谋姸噜l(xiāng)愁,把歷史文化留給了后人,是非?少澋!弊蛱煜挛,當代著名作家、現(xiàn)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馮驥才先生,來到即墨古城,為正在修復重建的即墨古城點贊,就如何保護古城和歷史文化等,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

  馮驥才說,重建古城,就是為一座城市尋找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在長期的歷史長河中慢慢積累起來的寶貴文化財富,即墨能依照大量史料記載,嚴格按照歷史原來的記錄,重建并恢復一座古城,是對歷史的一種敬畏和尊重,留住了現(xiàn)代人們的鄉(xiāng)愁,是一種很好的形式。當記者提問如何將即墨的歷史文化與現(xiàn)代融合等問題時,馮驥才說,歷史與現(xiàn)代的融合呈現(xiàn)出多元化,不僅僅表現(xiàn)在旅游方面,還包括古城本身的文化厚重的體現(xiàn)和傳承上,除了即墨古城,即墨沿海還有雄崖古城,已經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說明即墨有著深厚的文化,而即墨古城的修復重建,正是當?shù)卣畬ξ幕瘹v史文脈的繼承和延續(xù),是留給后人的一筆寶貴的古城精神財富。 (記者 康曉歡 通訊員 孫靜秋 攝影報道)

  想隨時隨地隨手掌握更多菏澤資訊,請關注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http://sd24.dzwww.com/heze/)、大眾網(wǎng)菏澤頻道公眾微信(dzw5122000)或官方微博(@大眾網(wǎng)菏澤頻道);想爆料?請登錄“大眾社區(qū)-菏澤論壇 (http://hz.dzwww.com),或撥打新聞熱線0530-5122000。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付娜
本文相關閱讀


娛樂
社會
大眾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wǎng)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wǎng)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wǎng)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
菏澤新聞
重磅專題
新聞視頻
大家在看
精彩推薦
論壇熱帖
關于我們 - 報業(yè)集團 - 版權聲明 - 廣告業(yè)務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音像制品出版許可證
魯ICP備09023866號 新出網(wǎng)證(魯)字02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