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0-5122000
微信:dzw5122000
QQ截圖20151112090908.jpg
發(fā)展理念是發(fā)展行動的先導,是發(fā)展思路、發(fā)...
ee52.jpg
8月4日,菏澤市委書記孫愛軍對大眾網菏澤頻...
aaa-1.jpg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平凡書寫偉大,用大愛...
2_副本.jpg
菏澤市食藥監(jiān)局極力構建“社會共治”的食品...
菏澤大眾網
首頁 > 山東新聞
青蒿素里有青島專家功勞 教授5年跑遍發(fā)病農村(圖)
2015-12-09 10:21:00 來源:青島早報 作者:楊博文

  原標題:青蒿素里有青島專家的功勞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近日抵達瑞典,并將于12月10日出席諾貝爾頒獎典禮。當?shù)貢r間12月7日下午,屠呦呦在卡羅琳醫(yī)學院演講時,再次對全國“523”項目單位表示感謝,表示沒有大家無私合作的團隊精神,就不可能在短期內將青蒿素貢獻給世界。記者了解到,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原青島醫(yī)學院)傳染病學流行病學教研室便是青蒿素治療瘧疾研究的重要參與單位,其關于青蒿素抗瘧研究的科研成果,還曾經在1978年3月北京舉行的全國科學大會上獲獎。昨天,記者采訪到了當年曾參與此項工作的退休教授沈松林,聽他講述40多年前,他和同事們臨床試驗青蒿素的“抗瘧”經歷。

  研究新藥治瘧疾引來全國關注

  今年85歲的沈松林教授跟老伴,生活在江蘇路青大附院對面的職工家屬樓里。滿頭白發(fā)的老教授精神矍鑠,說起40年前的“抗瘧”經歷,老人滔滔不絕。沈教授是上海人,1951年考取了山東大學醫(yī)學院(后改稱青島大學醫(yī)學院),畢業(yè)后成了青大附院的一名內科臨床醫(yī)生。在工作中,他一直在研究傳染病和流行病,尤其是寄生蟲病。1970年,沈松林被調到青島醫(yī)學院傳染病學流行病學教研室。

  上世紀60年代早期,即墨很多村民患有華支睪肝吸蟲病,沈松林和同事使用六氯對二甲苯搭配20%的油,治療華支睪寄生蟲病有很好的療效。他們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六氯對二甲苯油丸治療瘧疾也非常有效。1964年,沈松林和同事們在膠縣(現(xiàn)膠州)城關公社,開始了利用六氯對二甲苯油丸治療瘧疾的臨床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青島醫(yī)學院學報》以及相關學術期刊上,在國內產生了很大影響。青島醫(yī)學院的抗瘧研究工作也因此進入了“523辦公室”的視線。

  加入“523”項目負責臨床試驗

  沈松林教授告訴記者,1967年5月23日,解放軍總后勤部商請國家科委,并會同衛(wèi)生部等部門召開了“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xié)作會議”!523”成為瘧疾防治研究項目的代稱。據(jù)沈教授回憶,1972年,“523辦公室”直接打電話通知了學院科研科,召集有關人員去上海開會。當時流行病教研室的負責人惠柏林帶著沈松林和曹守箴一起坐火車去了上海!伴_會的地點是上海建國飯店,因為是保密項目,去之前我們根本不知道會議內容。當時參加會議的單位也不多,我記得有當時的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山東省中醫(yī)研究所等。”沈教授稱,會議開了3天,主要目的是統(tǒng)籌全國的科研力量,共同開發(fā)抗瘧新藥。就是這次會議,讓青島醫(yī)學院參與到了應用青蒿素治療瘧疾的工作中,并與山東省中醫(yī)研究所成為協(xié)作單位。經過雙方協(xié)商,由青島醫(yī)學院負責青蒿素臨床現(xiàn)場試驗,使用的青蒿素口服藥片由山東省中醫(yī)研究所供給。

  5年時間帶青蒿素跑遍發(fā)病農村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山東瘧疾發(fā)病人數(shù)很多,一年大約有400萬人發(fā)病。山東省每年要花700多萬元訂購抗瘧藥物,免費發(fā)給患者!鄙蚪淌诜Q,此后5年時間里,沈松林和曹守箴每年從5月中旬到10月中旬,都要帶著顯微鏡和各種試劑下鄉(xiāng),進行用青蒿素治療瘧疾的臨床現(xiàn)場試驗。5年的時間里,他們兩人先后前往瘧疾高發(fā)的即墨蘭村、膠縣沽河、膠南泊里,以及日照的石臼所和嵐山頭蹲點。沈教授稱,參加“523”項目是沒有任何科研經費或者補貼的,他們工作和吃住都在當?shù)氐男l(wèi)生院。每次下鄉(xiāng),醫(yī)學院要派三輛卡車幫他們運送儀器,差旅費、化驗試劑、聘請赤腳醫(yī)生的勞務費等,都由青島醫(yī)學院提供。

  “當時我和曹守箴下鄉(xiāng),每人每天只有2角錢的補貼,連回家的車票錢都不夠。”沈教授回憶稱,當時大家參加科研工作,完全是不計名利的,他每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家里4名老人和3名孩子都是妻子一個人在照顧。到瘧疾高發(fā)地區(qū)做臨床試驗研究其實是比較危險的,瘧疾主要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而他和同事所有的防護措施就是一頂蚊帳。有一次到郯城搞科研回來,沈松林因為感染瘧疾發(fā)高燒,幸好救治及時,他才沒有大礙。

  “赤腳醫(yī)生”加入抗瘧臨床實驗

  沈松林和同事最先去了即墨蘭村,蹲點了整整兩年時間。為了及時了解疫情,他們在當?shù)仄刚埑嗄_醫(yī)生作為輔助。沈松林介紹,瘧疾分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四種,山東患間日瘧的病人較多。在治療中他們發(fā)現(xiàn),當時剛剛研制出來的青蒿素片劑,治療間日瘧見效很快,但是復發(fā)率較高!爱敃r很多農村衛(wèi)生院并不情愿配合我們搞臨床試驗研究,主要是擔心我們試用新藥后,對復發(fā)患者不再繼續(xù)治療,給當?shù)亓粝虏≡!鄙蛩闪址Q,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遇到復發(fā)的病人,他們就用傳統(tǒng)的西藥治療,幫助當?shù)馗懠病?/p>

  “一開始蘭村患瘧疾的患者比較多,在我們的治療下,發(fā)病患者越來越少。第三年,我們就轉移到了膠縣沽河,治療一年多時間,當?shù)氐幕颊哂直粡氐字斡。第四年我們去了膠南的泊里社,第五年去了日照的石臼所和嵐山頭,這期間青蒿素由片劑升級成油劑,效果也越來越好!鄙蛩闪址Q。

  全國會議上與屠呦呦有數(shù)面之緣

  從事青蒿素臨床試驗研究的5年時間里,沈松林每年都要參加 “523辦公室”召集的會議,將當年的研究資料全部上交。因為當時“523”項目屬于保密項目,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不能發(fā)表,研究材料也不能個人保留,以至于沈教授到現(xiàn)在,家里連一點關于青蒿素研究的原始資料都沒有。沈松林稱,開會的地點在上海、南京、揚州和南寧等地,每次來開會的都是“523”項目的核心研究成員,少的時候只有數(shù)十人,多的時候有三四百人。沈松林跟屠呦呦同齡,在會上有數(shù)面之緣,曾共同參與過討論。當時屠呦呦是以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科研組組長的身份加入“523”項目,經常在大會上發(fā)言,在沈松林的印象里,屠呦呦不僅學術扎實,口才也非常好。1976年,“523辦公室”將會議地點定在廣西南寧,當時青島去南寧沒有直達車,沈松林轉道北京,跟北京的科研人員一起乘坐國際列車去了南寧。返程時他路過北京,就住在當時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的大樓里。他還記得因為剛發(fā)生過唐山大地震,中醫(yī)研究院的大樓出現(xiàn)一道裂縫,成了危樓。但屠呦呦和其他科研工作者仍然堅持在這棟危樓里,繼續(xù)搞青蒿素研究。

  獲得全國大獎保留下一枚紀念章

  1978年,青島醫(yī)學院的青蒿素研究成果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這個消息讓沈松林和同事們非常意外。當時的青島醫(yī)學院院長潘作新被通知到北京開會,到了北京才知道獲獎了。他代表學院領回了優(yōu)秀科學成果獎的獎狀。當時沒有一分錢的獎金,每人只有一枚全國科學大會的紀念徽章,但看到自己5年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國家的認可,沈松林和同事們都非常開心。這枚珍貴的紀念章沈松林一直保存到了現(xiàn)在。

  青蒿素從研究到獲得諾貝爾獎,歷經了40多年的時間,當時跟沈松林一起參與研究工作的同事惠柏林和曹守箴,都已不在人世了!翱蒲芯褪且袌猿值木、吃苦的精神。我也希望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指望一年兩年就能出大成果。對于正確的、有前景的科研項目,一定要有足夠的堅持,這樣才會有突破的可能。”沈教授稱。 疾控中心仍儲備青蒿素類藥品

  “我們中國科學家研制的青蒿素及衍生藥物,不僅守護著中國人的健康,在瘧疾重災區(qū)非洲,青蒿素已經拯救了上百萬生命!鄙蚪淌诜Q,很多支援非洲的青島醫(yī)生回來后都表示,青蒿素衍生藥物治療當?shù)氐膼盒辕懠卜浅S行,被非洲當(shù)厝朔Q為“中國神藥”,這讓沈教授非常自豪,他覺得科研工作不是為了得獎,而是為了造福全人類。

  昨天記者聯(lián)系了島城多家醫(yī)院和青島市疾控中心,得知島城及周邊地區(qū),已經有很多年沒有發(fā)生一起感染瘧疾的病例了。島城現(xiàn)在只有青島市疾控中心儲存有兩種、數(shù)十盒青蒿素衍生藥物。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這些藥物是省疾控中心下發(fā)的,主要是為那些曾到非洲務工,可能在非洲當?shù)馗腥警懠,回國后發(fā)病的市民準備的。(記者 黃飛 攝影 記者 楊博文)

  想隨時隨地隨手掌握更多菏澤資訊,請關注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http://sd24.dzwww.com/heze/)、大眾網菏澤頻道公眾微信(dzw5122000)或官方微博(@大眾網菏澤頻道);想爆料?請登錄“大眾社區(qū)-菏澤論壇 (http://hz.dzwww.com),或撥打新聞熱線0530-5122000。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李亞
本文相關閱讀


娛樂
社會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
菏澤新聞
重磅專題
新聞視頻
大家在看
精彩推薦
論壇熱帖
關于我們 - 報業(yè)集團 - 版權聲明 - 廣告業(yè)務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音像制品出版許可證
魯ICP備09023866號 新出網證(魯)字02號 網絡視聽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