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同或相似的“氣質”之下,應急響應的級別不僅僅意味著強制性減排措施的力度,也代表著地方政府對大氣治理的重視程度,對于市民來說,這也是喚起治霾意識、營造全民抗霾氛圍的重要舉措。
昨天上午,霧霾加重,我省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指數(shù)出現(xiàn)“爆表”。省會城市群中的德州、聊城兩市,率先發(fā)布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將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級別由Ⅱ級(橙色)提至I級(紅色),安排中小學、幼兒園停課,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這是兩市今冬以來首次采取最高級別的應急響應,若是各項舉措都能落實到位,必然有助于空氣質量的改善。即便只是杯水車薪的效果,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本身,對于政府以及廣大市民來說,也是有力的提醒。自從進入供暖季,霧霾天可以說成了常態(tài),很多人對此已經開始麻木了。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不能放松對治霾的重視,在特殊天氣以紅色預警的形式敲響警鐘,也是必要的積極作為。
或許真如北京市環(huán)保局應急處處長在月初京津冀“氣質爆表”時所解釋的那樣,橙色預警只要認真落實“減排力度一樣很大”,但既然地方條例中有了不同級別的設定,那就表明不同級別的應急響應措施應該取得的實際效果是不同的。尤其在相同或相似的“氣質”之下,應急響應的級別不僅僅意味著強制性減排措施的力度,也代表著地方政府對大氣治理的重視程度,對于市民來說,這也是喚起治霾意識、營造全民抗霾氛圍的重要舉措。
事實上,由于霧霾天已經常態(tài)化了,很多人對此早已習以為常,俗話說“哀莫大于心死”,對于各領域污染治理而言,最大的敵人不是進展緩慢,而是觀念上的麻木;仡欁罱欢螘r間民眾對霧霾的反應,更多的已是無奈,就連娛樂化的“吐槽”都越發(fā)少見了。此時最需要的,恰恰就是政府能做出表率,以實際行動提振公眾的治霾決心。從這個角度來看,本輪霧霾天氣中率先發(fā)布紅色預警的北京,以及緊接著積極行動的德州和聊城,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的確,停課、限行等舉措會對居民的生活產生影響,限產減排等往往會傷及地方上的重點企業(yè),但對于肩負治霾重任的政府而言,最需要的就是把公眾健康放在首位,最容不得的就是瞻前顧后。應該看到,本輪霧霾中有令人遺憾之處,個別城市“氣質爆表”卻仍舊無動于衷;而“一市重霾,七市響應”的省會城市群聯(lián)防聯(lián)控,也沒有抓住這次試手的機會。這不免讓人產生擔憂,如果連特殊天氣下都無法堅決地做出反應,平日里又怎么舍得“斷腕”?
從10日下午北京的情況來看,風很快就會將霾吹走,留下短暫的藍天。污染如此嚴重,如果連一次“像樣”的預警都沒有,那連續(xù)幾日的霧霾天只會讓更多的人失去治霾的信心,更加麻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