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可漚垃圾池_副本.jpg

山東一村莊率先搞起了垃圾分類:門前有倆桶,一個叫“可漚”,一個叫“不可漚”

2019-07-11 16:58:00 來源: 大眾網菏澤·海報新聞 作者: 張寧 王碩 付洪強

  大眾網·海報新聞單縣7月11日訊記者 張寧 見習記者 王碩 付洪強)近日,垃圾分類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垃圾到底該如何分,不少網友表示頭疼。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走進山東省單縣的農村采訪發(fā)現,相比于上海對垃圾的“干”“濕”“可回收”“有害”之分,這里率先推出的農村垃圾分類,只分為可漚垃圾、不可漚垃圾兩種,村民對垃圾的識別度很高,且已經實現循環(huán)利用。像上海大媽上街教市民垃圾分類一樣,這里也選出了“街長”,手把手教村民對垃圾分類。

  垃圾分為可漚、不可漚,村民稱已經習慣

  7月9日下午,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單縣龍王廟鎮(zhèn)劉土城村,道路兩側一棵棵枝繁葉茂的綠化樹將干凈整潔的路面籠罩著,使熾熱的夏天增添一絲涼意。每隔百十米擺放著的藍色垃圾桶點綴其間,家家戶戶門前側放著綠色小垃圾桶,道路兩側的墻體畫被綠化樹遮擋著,卻依然透露著鮮艷的色彩,墻體的顯眼處張貼著“說文明話 做文明人 來劉土城村的親戚朋友請不要亂扔垃圾!謝謝合作”字樣的宣傳牌。曾經這里是全縣環(huán)境衛(wèi)生評比排名中倒數的村莊,如今這里卻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xiāng)村,垃圾分類正是使劉土城村變美的法寶之一。

家家戶戶門前擺著綠色垃圾桶

  據劉土城村黨支部書記劉洪啟介紹,在接觸垃圾分類之前,村民對垃圾分類沒有概念,雖然街道上也擺放著垃圾桶,但村民都是將所有垃圾全部丟進垃圾桶,盡管清運及時,依然會有一些遺留物在垃圾桶內發(fā)酵,冬天還好,一到夏天各種垃圾混合在一起,氣味特別難聞,也易滋生蚊蟲。

  “以前刮風時到處是漂浮物,現在全村實行垃圾分類,習慣了干凈,看見垃圾就撿起來。別說街道上有兩種垃圾桶,就連我們廚房門口也擺著兩種垃圾桶,一個是可漚垃圾桶,一個是不可漚垃圾桶,垃圾分類對于我們村來說已經習慣了!贝迕駥O月榮坐在樹蔭下自豪地說。

  14位街長手把手教村民,鄉(xiāng)村夜話時間也講垃圾分類

  2018年12月2日,一場會議使劉土城村打響“垃圾分類第一槍”!白铍y的是剛開始,村民對垃圾分類沒有認識,那個時候的衛(wèi)生就是干部干、村民看!眲⒑閱⒄f。村內家家戶戶門前擺有一個綠色的小垃圾桶放可漚垃圾,每五戶居民共同使用一個大的藍色垃圾桶放不可漚垃圾。為了讓村民進一步認識到垃圾分類,百姓從村內干部、黨員、教師等中選取宣傳員、街長,加強管理,監(jiān)督指導責任街巷的環(huán)境衛(wèi)生,14條街,共選出14位街長,手把手教村民如何對垃圾分類。

可漚垃圾池

發(fā)酵后的有機肥施用在西瓜地

  “街長每天對垃圾桶進行檢查,如果發(fā)現有分錯垃圾的,教學街長召集垃圾桶戶主,將垃圾倒在地面上,親手撿垃圾,重新對垃圾分類。同時為村民講解什么是可漚垃圾,什么是不可漚垃圾,將垃圾分類后會有什么好處,時間久了,村民被感動了,也意識到了垃圾分類的好處,便自覺地對垃圾進行分類!眲⒑閱⒏嬖V記者。

  除了教好村民垃圾分類,劉土城村還每天利用鄉(xiāng)村夜話時間進行專題培訓,“我們今天上的什么課?”“大家學到了什么?”“什么是可漚垃圾?”“什么是不可漚垃圾?”這些問題對劉洪啟來說是培訓班的必出題。

  在村頭的兩座漚糞池旁,劉土城村黨支部副書記劉凱告訴記者,村內可漚垃圾每天都有人負責運到此處,經過一段時間發(fā)酵成有機肥后,村民可免費拉走施用莊稼,不可漚垃圾則拉到鎮(zhèn)上的垃圾站!皾a糞池內已經拉走兩批發(fā)酵好的有機肥,均施用在西瓜地,呈現了很好的效果。垃圾運輸費、人工費,加上可漚垃圾產生的有機肥,我們村一年能節(jié)省近20萬元!眲P說。下一步,漚糞池將加蓋上塑料棚,防止雨淋,增加熱度,加快發(fā)酵速度。

  分類模式已全縣推廣,村里的垃圾外運總量減了8成

  為了保證垃圾分類長期進行下去,垃圾分類宣傳員每天帶著擴音器在街道上進行宣傳!艾F在負責村里衛(wèi)生的村民都是義務勞動,村民看到垃圾,也會主動將垃圾丟至垃圾桶。負責打掃衛(wèi)生的村民每天4點多就開始巡邏打掃衛(wèi)生!眲⒑閱⒄f。劉土城村的目的不止是讓大家將垃圾分類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大家有一個美的思想,增強民心、聚民心一直是劉土城村的奮斗目標。

  單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磊對垃圾分類深有感觸,他表示,垃圾分類是個“硬活”,是衡量、檢驗和鍛煉提升村級黨組織戰(zhàn)斗力、凝聚力、組織力的一項工作;是提升鄉(xiāng)村治理水平的抓手,是建強一個支部的好途徑。通過垃圾分類,群眾的手動起來了,心熱起來了,村民有了價值感,榮譽感,內生動力激發(fā)出來了,集體主義意識得到增強;在樂于奉獻的同時,群眾的幸福感增強,干群關系融洽,進一步提高了村級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提升了鄉(xiāng)村治理水平。

  據了解,截至目前,單縣已經在全縣97個行政村進行了推廣試點,推廣率達20%,共建設漚肥池280余座,配備分類垃圾桶5萬余只,新增垃圾分類轉運車28輛,各村每月可減少垃圾外運總量的80%以上,節(jié)省了大量的垃圾轉運和處理成本。

責任編輯:李亞

相關新聞
山東一村莊率先搞起了垃圾分類:門前有倆桶,分“可漚”和“不可漚”
2019-07-11 16:58
2019-07-10 21:10
2019-07-10 19:06
2019-07-09 15:12
2019-07-10 17:07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