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李欣
責任編輯:劉進
大眾網記者 王奉國 菏澤報道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牡丹是菏澤的一大特色產業(yè),菏澤牡丹產業(yè)已經從單一種植,向日用化工、食品加工、工藝美術、旅游觀光等全產業(yè)鏈不斷延伸,骨雕牡丹便是牡丹產業(yè)中一朵熠熠生輝的“牡丹花”。
8月16日,在菏澤市牡丹區(qū)吳店鎮(zhèn)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曹州骨雕牡丹工坊,傳承人趙公峰帶領工藝人員進行骨雕牡丹的拓樣工作。
“骨雕便是在骨頭上進行雕刻的一種藝術手段,一幅完整的骨雕牡丹造型需要耗時數月才能完成,成型后的骨雕牡丹藝術品,造型新穎逼真,色彩光艷照人?!壁w公峰說。牡丹是菏澤的一張名片,以骨為載體,展現菏澤牡丹的雍容華貴。
據了解,骨雕是中國極為古老的雕刻技藝,歷史悠久,始于商周之前,盛于秦漢之后,尤其明清骨制朝珠的出現,促使骨雕藝術備受青睞。
清末民初,趙嵩崑(趙公峰祖父)從事古家具制作,以骨雕牡丹配飾古家具鑲嵌,以及其它裝飾家具為淵源;趙公峰在“家傳”技藝的基礎之上,結合現代工藝理念,發(fā)掘整理出一套源于傳統,又富含現代工藝理念的獨特骨雕牡丹工藝。
骨雕牡丹是依照牡丹的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千余品種的神韻,在傳統木雕、牙雕藝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工藝理念,精選魯西南黃牛、大漠駱駝之骨骼,經過精選牛骨(駱駝骨骼)、高溫蒸煮、消毒脫油、晾曬、構圖選骨、拓樣、開料、鎪邊、粗刻與細刻、水磨、漂白、上色、拋光、設計組合等幾十道工序特殊工藝處理,運用傳統手工工藝精雕細刻,形成一件美輪美奐的牡丹藝術品。
隨著趙公峰十余年如一日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相繼開發(fā)出落地大屏風、客廳書房壁掛牡丹圖、影視墻牡丹圖、玄關骨雕牡丹圖、臺屏、案頭擺件等系列骨雕牡丹工藝精品;其作品在中國國粹精品博覽會、第一屆全國林產品交易會、全國首屆文化博覽會上被評為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