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菏澤11月23日訊(通訊員 魏衍軍 王有方 王彪)居民劉某某去年在網上結識了一名網友,交流一段時間后得知這名網友平時在家中上網炒黃金賺了不少錢。劉某某聽說有這樣一條發(fā)財?shù)耐緩胶,便請求網友教他炒黃金的方法。
這名網友給他介紹了一位專門從事炒黃金的林姓老師,并告訴他,自己一直在跟林老師炒黃金,自己賺的錢只是林老師的萬分之一。做著發(fā)財夢的劉某某立刻與林老師取得聯(lián)系,并從林老師處接收到一款名為BIRA Finance的炒黃金操作平臺軟件。
經過幾天的摸索與練習,劉某某逐漸了解了這個平臺的操作方法,并使用虛擬資金嘗試投資,發(fā)現(xiàn)有很可觀的收入,于是向該平臺沖入人民幣2.8萬元,此后只要有空便在操作平臺上炒黃金。數(shù)月后,劉某某想把平臺上賺到的錢提取出來時,發(fā)現(xiàn)平臺的客服人員雖口頭上同意其取回資金,可他的賬號卻無法登陸該炒黃金平臺,發(fā)現(xiàn)被騙的劉某某立刻前往派出所報案。
警方提醒:
隨著各類理財?shù)幕馃,與之相關的各種假冒投資理財網站、軟件增長迅猛。理財類釣魚網站主要類型包括:小額貸款辦理、信用卡辦理、投資理財詐騙等。
其中,類似本案中投資理財類釣魚是目前單筆詐騙金額最高的釣魚類型,平均單筆詐騙金額達到1500元以上。人們在網上尋找到相關理財服務,受高額回報誘惑,結果被騙走錢財。不能貪圖不合常理的過高理財收益,選擇信用可靠的較知名的理財平臺進行投資,安裝安全軟件對理財網站和軟件進行識別和過濾。
此外,模仿銀行系統(tǒng)的詐騙短信的內容基本只有兩方面:一是高收益理財。二是,卡片異常提示。如果您收到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實在是高的誘人,就需要特別注意了。一旦有些投資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銀行高出5%以上,就有可能是騙子的短信。凡是以銀行名義發(fā)出的理財信息,您在決定買的時候一定要打全國統(tǒng)一的客服電話確認,而不是擅自信任詐騙短信上留下的手機號碼,因為銀行一般是不允許員工以個人的名義給客戶發(fā)短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