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0-5122000

通訊員qq群:162622105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首頁 > 山東新聞

告別“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fā)” 環(huán)衛(wèi)一體化見成效

2014-06-14 09:05:00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朱殿封
小院窗前核桃樹青枝綠葉,畦里韭菜鮮嫩旺勢,磚鋪地面看不見根柴草棍,堂屋八仙桌上擺設妥當,椅子、杌子沒有浮塵,多年的里墻皮依然白生生。李秀梅的丈夫張萬明說:“地里的麥秸棒秸收割時鍘碎肥田了,沒肥田的送到養(yǎng)牛場喂牛了。

      本報德州訊 5月28日中午,德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抬頭寺鎮(zhèn)張莊村村民李秀梅正在照看4歲小孫子吃飯,看見村支書張洪峰領著記者走進她家,連聲說:“快屋里坐,你們一步邁進來,俺沒顧上收拾!

      小院窗前核桃樹青枝綠葉,畦里韭菜鮮嫩旺勢,磚鋪地面看不見根柴草棍,堂屋八仙桌上擺設妥當,椅子、杌子沒有浮塵,多年的里墻皮依然白生生。

      李秀梅爽聲笑著說:“俺覺著現時住在村里,比住在城里不差。喝自來水,看免費有線電視(村集體付費),洗太陽能熱水澡。俺孫子每天洗澡,吃飯前吵著要洗手,都習慣了。村里柏油大街、磚鋪過道,晴天沒浮土,下雨不存水,俺家年年夏天不掛蚊帳!

      “鄉(xiāng)村里過得是莊稼日子,少不了長柴短棒、灰土糞堆,你們放哪里?”記者問。

      李秀梅的丈夫張萬明說:“地里的麥秸棒秸收割時鍘碎肥田了,沒肥田的送到養(yǎng)牛場喂牛了。家里燒火做飯積攢的垃圾,原先放進村頭的垃圾池里,從今年鎮(zhèn)上安排了保潔員,安放了垃圾桶,每天有人收集。”

      張洪峰說:“自從鎮(zhèn)上抓治理‘三大堆’,村民的觀念眼看著變。過去大街上整天撒豬跑羊,如今見不到個雞刨狗扒。誰要是往街上隨便扔垃圾,保潔員看見就管。到各家各戶走走,沒有插不進腳的戶了!

      “二張”說的是全鎮(zhèn)實行城鄉(xiāng)環(huán)衛(wèi)一體化的事兒。上午在鎮(zhèn)上,鎮(zhèn)黨委書記張家?guī)X說,農村過去是垃圾隨處堆,污水肆意流,污染環(huán)境,危害健康。在今年小城鎮(zhèn)建設中,全鎮(zhèn)45個村莊配備了153名保潔員,安放了450只移動式垃圾桶,修建了90個垃圾池,購置了150輛垃圾車,7輛垃圾運輸車,村戶的垃圾實現了戶收集、村打掃、鎮(zhèn)清理運輸、區(qū)壓縮處理。并且,鎮(zhèn)上已與青島銀河水處理有限公司商定,麥收后建設日處理50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屆時將企業(yè)日排放的近2000立方米污水一口喝干,改變農村“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fā)”狀況。

      把垃圾放對地方,是減少和轉化農村垃圾的上上策。抬頭寺鎮(zhèn)的1.2萬多畝大田蔬菜,一年把幾萬噸土雜肥給吃了;養(yǎng)牛場把產生“三大堆”的農作物秸稈吃了;山東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食用菌把玉米芯吃了;8000多畝綠化苗木成為每天都在長大的“吸塵器”。

      從李秀梅家出來,望著大街兩旁的合歡樹,李秀梅說:“過幾天絨花開滿樹,全村各處都是花香!

      原標題:

      告別“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fā)”

      抬頭寺鎮(zhèn)環(huán)衛(wèi)一體化見成效

責任編輯:張銀萍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網友熱帖

重磅專題

記者調查

論壇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