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這個假期的一天, 淄博小伙曹汝剛有一天早上突然告訴 “奶奶” 王秀芹身體不舒服, “難道感冒了? ”王秀芹習慣性地緊張起來, 她一邊給小剛量體溫, 一邊抱怨他 “怎么忍到天亮才說” 。 小剛今年20歲, 但身體患有先天性殘疾, 脊柱錯位、 雙腿不能直立, 因而身體孱弱, 一旦生病王秀芹就特別緊張。
這天早上, 淄博市文昌湖旅游度假區(qū)商家鎮(zhèn)西阿村村民看到王秀芹領著 “孫兒” 去了他 “姑姑” 家, 這樣的場景其實他們已經習以為常, 即便知道, 這對祖孫并沒有血緣關系。
文/片 本報記者 劉光斌 實習生 王婷
雪地里撿了個 “寶物”
祖孫兩人的故事還要從1994年春節(jié)說起, 王秀芹清楚地記得,臘月廿五那天, 丈夫曹在水三點鐘便起了床, 準備動身去煤礦澡堂上班。 “他起得早, 也喊著讓我起, 說快點去井邊挑兩擔水用來備年。 ” 王秀芹就挑上扁擔水桶, 摸著黑向西阿村東頭的水井走去!爱敃r還下了一點小雪, 天氣很冷。 我邊走邊想著天亮后給父母送點年貨, 可一不留神, 腳下被絆了一跤。 ” 王秀芹踉踉蹌蹌地回頭看絆住腳的物什, 她發(fā)現(xiàn)竟是個用被褥包裹的嬰兒。
“當時也沒想這孩子為什么被放在路邊, 丟下水桶, 就抱起孩子往家趕。 ” 當王秀芹把孩子抱到懷里時, 才發(fā)現(xiàn)包裹嬰兒的被褥很單薄。
回到家, 王秀芹在燈光下一看, 孩子的嘴唇已經凍得發(fā)青, 而孩子的脊柱也明顯看出是畸形的。 她轉念一想, 救孩子要緊, 便立刻找來兩個玻璃瓶, 灌上熱水之后放在被褥一旁給孩子取暖, “過了好一會兒, 孩子才緩過勁兒來,開始哇哇地哭。 ”
在撿到這個孩子之前, 王秀芹與曹在水已有兩子一女, 但不幸的是, 兩個兒子都已在年幼時夭折, 因此當王秀芹和曹在水見到這個 “從天而降” 的孩子時, 他們的感受更多的是幸運。而20歲的女兒曹秀蓮, 也很快理解了二老的心思, 自然而然地成了疼愛孩子的 “姑姑” 。
孩子多病多災, 他們從沒放棄
兩個多月后, 曹在水將孩子帶到醫(yī)院檢查, “大夫看過孩子之后告訴我們, 他的脊柱從腰部以下發(fā)生錯位, 以后能不能行走不好說。 ”
對于孩子今后的命運, 王秀芹和曹在水也感到了無形的壓力, 但兩人漸漸接受了事實, 還給孩子取名 “曹汝剛” , 寓意讓這個先天不足的孩子能夠健康剛強。然而, 小剛在7歲之前便經常出入醫(yī)院打吊瓶。 “幾乎每個月都會感冒, 時間長的可達十幾天, 很容易就演變成肺炎。 ” 王秀芹為孩子正在經受的痛苦而難過, 常常在一邊悄悄落淚。
小剛8歲正式入學, 學費主要由爺爺曹在水和姑父廉保訓供給。 由于出行不便, 奶奶王秀芹便用家里的三輪自行車, 載著小剛從小學上到初中畢業(yè)。隨著年齡的增長, 因為脊柱及腿部的壓迫, 小剛的左腳也逐漸變形, 整個腳掌扭向內側, 致使走路需要腳踝著地。
四年級的一個寒假之前, 小剛左腳腳背被地面磨傷, 然而倔強的小剛竟咬牙忍耐了多日, 直到磨破入骨時方才告知王秀芹。王秀芹心痛落淚, “這孩子要強,不哭不鬧, 總是自個兒忍著。 ” 最后, 王秀芹治好了小剛的腳傷,并給他縫制了一個厚厚的棉墊綁在腳踝處, 防止再次被磨破。
奶奶飽受病痛, 他想學醫(yī)幫忙
如今, 20歲的曹汝剛已經成長為十分文靜的青年, 今年夏天, 在等待8月4日填報高考志愿的這段時間里, 除了當初與奶奶的約定 “選擇一門專業(yè)技術” 外,他還為自己定了幾個待選方向,會計或者醫(yī)學。
“這些行業(yè)比較實用, 學醫(yī)的話, 家人生病了, 我還可以幫上忙。 ” 小剛從自身出發(fā)來體會人生, 覺得實用技能可令自己不至于成為無用之人, 也更適合家庭的經濟狀況。
其實小剛的這個想法, 與王秀芹的身體有關。 王秀芹今年64歲, 但是頭發(fā)早已全白, 而身體也備受血稠、 糖尿病折磨, 需要定期注射胰島素及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 自從爺爺去世后, 小剛也漸漸疼惜起奶奶來, 閑暇之余, 力所能及地幫她做一些家務!袄项^子走之前, 便交代給我要照顧好小剛。 倘若我不行了, 我便交代給女兒、 女婿, 讓他們多幫襯著這個苦命的孩子。 ”王秀芹自忖身體還算硬朗, 她希望看到小剛能有更好的生活。不過, 小剛早就明白了奶奶的心意, 更知道爺爺、 奶奶及姑姑、 姑父對自己的付出, 只希望能通過獨立來回饋家人。 然而他不善言辭, 有一次他找來紙和筆寫道, “想要參加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為家人出一分力, 希望家人能夠平安、 幸福、 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