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嶗山太清宮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張德,40多年前他曾率部隊駐在太清宮,如今已82歲高齡的他從廣州來青,故地重游。除了和戰(zhàn)友們重聚,張德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看當年那棵被他和戰(zhàn)友從火災中救出的古漢柏樹,為此他專門寫了《憶太清宮歷險的古漢柏》,記錄駐隊戰(zhàn)友有關太清宮的文章,并將手抄本贈送給了青島市檔案局。 記者 王偉
故地重游敘過往
“當年的水塔還在么? ”老人在戰(zhàn)友的攙扶下邁進門檻,邊走邊問。當年的水塔、部隊營房、林區(qū)和運動場早已經改頭換面,但是親切感卻絲毫未減:“老道觀都沒變啊,跟以前一樣。 ”在太清宮內轉了半個多小時,老人仍然興致盎然,不時跟旁邊兩位戰(zhàn)友說話,回憶駐防期間的點滴故事。 “還能有機會再回來看看,是我這輩子最高興的事了。 ”老人激動地說。當年部隊的副連長,今年68歲的王余忠告訴記者,老指導員曾多次想回到太清宮看看,但因為高齡及健康問題一再耽擱至今。
“太清宮的變化太大了,但是道觀等建筑保存得非常好。 ”王余忠告訴記者,自從離開太清宮后他已經是第三次重游太清。王余忠回憶道,當年駐守太清宮時老指導員張德就十分看重太清宮內古樹和植物的保護,三天兩頭教育部隊戰(zhàn)士要守護院內植物。走到當年救下的那棵2000多年樹齡的古漢柏樹前,張德一下子激動起來,他仰望參天的樹冠,回憶起當年古樹歷險的故事,開始滔滔不絕地為旁人講述。
回憶古柏歷險記
在嶗山眾多的古樹名木中,太清宮的“漢柏凌霄”以其2100年的樹齡最為引人關注。古樹歷經千年的歲月洗禮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其中,對于1973年那場火災更是眾說紛紜,最多的解釋為雷劈。昨天,張德講述了古樹失火的往事!爸瘘c是在距地面四米多高的樹洞里,煙火在樹身內直沖十幾米高的主干頂。 ”張德在其回憶錄《憶太清宮歷險的古漢柏》中提到,因著火點較高,且火勢因樹洞吸力異常兇猛,戰(zhàn)士們用臉盆潑進去的水無異于杯水車薪。此時,張德打電話將部隊的槽車叫來,才將火撲滅。 “當時若是救不下、保不住這兩千兩百多年的古樹,我們就是千古罪人! "張德憶起當年的情形仍唏噓不已。他說,當年的大火是由院內的兒童燒馬蜂窩引起的,而不是此后傳說的雷電引起。
1991年,張德也曾故地重游,當年他聽見有導游向游客介紹說,1973年的那場大火被撲滅是“全憑道光顯靈,派下天兵天將,頓時傾盆大雨,降服了火魔”。身處一旁的張德聞言嘆息,想著自己應將事實記錄下來,這也是促成其編著《憶太清宮歷險的古漢柏》一書的原因。
青色封皮、薄宣紙、蠅頭小楷,張德手捧那本一筆一劃謄寫的《憶太清宮歷險的古漢柏》告訴記者,他將這么多年來戰(zhàn)友們書寫的有關太清宮的故事都記錄在冊,希望能記錄下當年的太清宮。戰(zhàn)友們告訴記者,張德老人因帕金森癥導致雙手顫抖,小冊子花費了老人一個多月的時間。
“就是希望能留下點什么,我對太清宮的感情太深了,什么語言都不足以表達我的心情。 ”老人一字一頓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