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萬德龍 鮑童自己錢包已經(jīng)空了,一天還要跑兩三個喜酒、喜面,或許不少市民都遇到過這樣的苦惱。在一些年輕人的眼里,紅包似乎已經(jīng)“OUT”了。如今,很多年輕人喜歡用微信或支付寶轉賬的方式將禮錢轉給親友。同時,新人們也開始用這種方式給沒有參加婚禮的親友們回禮,認為快捷而時尚。不過,有些長輩坐不住了,認為這是抹殺人情味的行為,堅持認為要親自將回禮送至親朋手中。
贊同方:轉賬是大趨勢,怎么方便怎么來市民宋女士上周六有三場婚禮需要參加,由于分身乏術,她決定只去一場,另外兩場的份子錢通過微信錢包轉賬轉給其他朋友,再由朋友親自替她隨禮;槎Y結束三天后,宋女士的朋友給她發(fā)來了一條微信,將回禮的50元錢用微信轉賬轉到她的賬戶上。
“一開始,我也考慮過用微信轉賬將份子錢轉給新人,但感覺不好意思,便找了個中間人幫我捎著禮錢。后來,新人也用微信轉賬將回禮發(fā)給我,我感覺這倒是挺好的,畢竟大家都這么熟了,怎么方便就怎么來唄。”
當記者詢問宋女士,是否會因為朋友是通過微信轉賬而非親自回禮感覺失了情分的時候,宋女士說:“不會,大家都是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還是比較快的!逼鋵崳兴闻肯嗤(jīng)歷的市民不再少數(shù),他們大多是80、90后,平日里不僅利用微信、支付寶來隨份子錢,一些資金往來也會通過這種形式!扒皟商煳覀儾渴揖鄄,采取 AA 的形式,由一個同事先墊上了菜金錢,后來我們就是通過支付寶轉賬的形式,把錢轉給他的,十分方便!痹谀呈聵I(yè)單位上班的小李說。
反對方:包紅包是尊重傳統(tǒng),捧人場最重要任何新鮮事物的初始階段,都會有反對者,對于“空中隨禮”,反對者則是年輕人的父母輩,他們?nèi)匀粓猿譄o論是隨禮錢還是回禮錢,都要親手包紅包送過去,并親自表達祝福以及感謝,才更有人情味!霸谖覀冞@一輩人眼里,參加親友回禮,或者自己辦喜宴,都是聚集親情、友情的最好時間,而不是為了那點兒禮錢。”家住銀都小區(qū)的劉先生剛剛為女兒辦完婚禮,回禮的每一份紅包都是他親手包的,也盡可能親自送到親友手中!皠e看50塊錢不算多,但代表我們的感謝之情。參加婚禮、喜面,是捧主家人場,再說和親朋好友平日里也見不到面,通過喜宴聚聚,也是很好的!
在反對“空中隨禮”的人看來,人情是不可以用金線代替的。劉先生是做生意的,前兩天他的新店開張,吆喝朋友們過來捧場,要好的朋友隨禮都是上萬元,顯得氣派,但也有兩位外地的朋友不方便過來,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便通過微信轉賬過來,讓劉先生深感“別扭”!白錾獾闹v究面子,禮尚往來很正常,但是親自來捧場更有人情味。當然,我那兩位外地的朋友因事脫不開身,我非常理解,但其實給我發(fā)個短信或打個祝賀電話就足夠了,這比金錢更重要。”劉先生如是告訴記者!岸,我也不知道到微信里面的錢到底該如何轉出來,那天女兒翻我手機,才知道里面差不多有3萬多元,鼓搗了半天也沒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