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族維生素是一個“大家庭”,雖都歸為B族,奇怪的是,它們很多成員的通俗名稱并不含“維生素B”。B族維生素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科學家為什么把不同“姓”的成員歸為同一“族”呢?原來科學家們最初在米糠中發(fā)現了抗腳氣病因子,并稱之為維生素B,后來隨著研究的進展,發(fā)現以前命名的維生素B其實是一族物質,因此將它們稱為“B族維生素”,并延用至今。
北美研究揭示 B族維生素的健康作用力—紐崔萊健康跑小貼士
大型篩查顯示B族維生素可調控腫瘤風險
除了對B 族維生素健康益處的基本認知外,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進一步揭示出B 族維生素還參與D N A 合成,保持基因組穩(wěn)定性,輔助DNA 修復,調節(jié)細胞的增殖和死亡等,對人類健康十分有益。B 族維生素中,除葉酸與腫瘤關聯(lián)性的研究數據較多外,其他B 族維生素與腫瘤風險的數據仍較為缺乏。最近,權威學術期刊《英國癌癥雜志》刊登了一項在加拿大開展的大規(guī)模女性癌癥篩查及長期追蹤項目(本文簡稱為“加拿大女性癌癥大型篩查”),基本特征如下:
何時開始:1980 ~1985 年招募受訪者,1982 年起開始回收信息。
什么機構參與:美國艾伯特愛因斯坦醫(yī)學院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受訪者的國籍:加拿大受訪者的年齡及性別:40 ~ 59 歲的女性
調查內容:攝入各種食物、酒精飲料、以及其他諸如教育、吸煙、家族成員癌癥病史等信息。
有效問卷數量:5 萬份
調查結果:受訪者中癌癥的患病情況及患病時間在1998 年底到2000 年底間確定,研究人員通過加拿大癌癥數據庫及國家人口死亡數據庫獲取這方面的信息。在進行了平均長達16.4 年的追蹤后,研究人員在受訪者中共發(fā)現乳腺癌患者2491 例、子宮內膜癌426 例、卵巢癌264 例、及直腸結腸癌(包括近端結腸、遠端結腸、及直腸的癌癥)617 例。其中,研究發(fā)現,一些B族維生素的攝入量與某些女性癌癥的發(fā)病風險有著緊密關聯(lián)。
研究結論之一:維生素B 1攝入高,則直腸癌、結腸癌發(fā)生率低
“加拿大女性癌癥大型篩查”研究人員發(fā)現,隨著維生素B1 (硫胺素)攝入量的提高,直腸結腸癌的發(fā)病風險有下降的趨勢。分析結果顯示:相比每天攝入硫胺素低于1.06 毫克的受訪者,每天攝入1.43 毫克硫胺素的受訪者患上直腸癌、結腸癌的風險約降低22%。
早前的一項波蘭研究也顯示:隨著硫胺素的攝入量由低于0.81 毫克/ 天增加到1.17 毫克/ 天以上,直腸癌、結腸癌的患病風險下降了86%。這項波蘭研究的數據同時還顯示,充足的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 及類胡蘿卜素均有助于降低直腸癌、結腸癌的風險。此外,另一項在意大利北部進行的研究也表明,在男性及女性受訪者中,直腸癌、結腸癌的患病風險均隨著維生素B1 的攝入量升高而降低。
研究結論之二:維生素B 2攝入高,則卵巢癌發(fā)生率低
“加拿大女性癌癥大型篩查”研究人員的分析顯示,隨著維生素B2(核黃素)攝入量升高,卵巢癌的患病風險降低。與每天攝入核黃素低于1.41 毫克的受訪者相比,每天攝入2.17 毫克以上的受訪者患上卵巢癌的風險降低了43%。
研究人員指出, 核黃素抑制腫瘤發(fā)生的機制與葉酸代謝過程不無關系。葉酸在人體內可以從多途徑確保D NA 正常合成,進而維持染色體的完整結構。實際上,核黃素參與了人體的葉酸代謝過程。因而核黃素的缺乏或不足就有可能阻礙葉酸充分發(fā)揮作用,所以應重視核黃素的攝入量是否充足。
研究結論之三:飲酒者需增加B族維生素攝入以降低患乳腺癌風險
“加拿大女性癌癥大型篩查”研究人員沒有發(fā)現B 族維生素攝入量與乳腺癌發(fā)生風險之間有直接關聯(lián)。但是,在分析B 族維生素與飲酒之間的關系時,他們發(fā)現:隨著飲酒量的增加,受訪者的B 族維生素有效攝入量往往降低?茖W界普遍認為,長期飲酒會影響多種B 族維生素的攝入、吸收及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因而會增加人體對這些營養(yǎng)物質的需要量。于是,研究人員轉而分析各種癌癥與飲酒量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乳腺癌的患病風險隨著飲酒量的增加而增加,相比不飲酒或是每天酒精攝入量少于5 克的受訪者,每天攝入酒精超過30 克的受訪者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17%。
B族維生素其他成員也有抗腫瘤作用
“加拿大女性癌癥大型篩查”研究指出,本次研究雖然沒有針對維生素B6、維生素B12 和膽堿等進行分析,但是全球范圍內的其他相關研究證實了這些B 族維生素也很可能對于癌癥的風險存在影響。
葉酸參與的“一碳單位”代謝過程是體內重要的代謝過程之一。正常的“一碳單位”代謝對于嘌呤等物質的合成是必需的、并能避免某些生化物質錯誤插入D N A 中,從而保護人體D N A 的正常結構。而近年的研究認為,這一代謝過程的紊亂會促進腫瘤的發(fā)生!耙惶紗挝弧贝x至少涉及25 種生物酶發(fā)揮作用,除葉酸外,還需要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 等營養(yǎng)物質以輔酶的形式參與其中。各種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是聯(lián)合發(fā)揮作用的,而單個營養(yǎng)素的體內水平及活性有可能受到其他營養(yǎng)物質的調節(jié)。上述這些B 族維生素在人體中的營養(yǎng)狀況受到膳食、使用補充劑、飲酒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確保人體獲得充足的各種B 族維生素,將對降低某些癌癥的患病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膽堿是維持人體細胞正常結構和功能都不可缺少的物質。人體缺乏膽堿時,會出現脂肪肝、肝損傷或肌肉損傷等表現。膽堿在人體可以少量合成,但大部分需要從肉、蛋、蔬菜等食物中獲取。研究人員指出:膽堿及其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可以為“一碳單位”代謝過程提供“原料”,從而確保這一過程能夠順利進行。他們還引述了2008 年刊登于《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lián)合會雜志》的一項人群研究,結果顯示:相比每天攝入膽堿低于196.5 毫克的受訪者,每天攝入超過455.8 毫克的受訪者乳腺癌的患病風險低24%。
“加拿大女性癌癥大型篩查”研究獲得的信息是:人們從多種途徑獲得充足的B 族維生素,對于降低腫瘤疾病的風險將有著重要意義。
曬曬B族維生素“家族成員背景”
B 族維生素“家族成員”名單:維生素B1(又稱為硫胺素)、維生素B2(又稱為核黃素)、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煙酸、泛酸、膽堿等。
硫胺素(又名維生素B1) 體內貯存量相當少,需要經常攝入,缺乏主要會引起腳氣病。中國成年男性和女性膳食推薦攝入量(R N I)分別為1.4 毫克/ 天和1.3 毫克/ 天。孕婦為1.5 毫克/ 天,乳母為1.8 毫克/ 天。食物來源:谷類(40%),瘦肉(27.1%),蔬菜(11.7%),乳制品(8.1%),其他。
核黃素(又名維生素B2) 膳食供應不足為核黃素缺乏最常見的原因,另外藥物、疾病也會干擾其吸收。缺乏的臨床表現有唇干裂、口角炎、舌炎等。中國成年男性膳食推薦攝入量(RNI)為1.4 毫克/ 天,成年女性為1.2 毫克/ 天,孕婦和乳母均為1.7 毫克/ 天。食物來源:肉類,奶類,蛋類,蔬菜如花椰菜、蘆筍、菠菜等。
維生素B6 在食物中分布廣泛,單純的維生素B6 缺乏者罕見,某些疾病會引起維生素B6 缺乏,如老年冠心病、腎臟病。維生素B6 缺乏最經典的臨床癥狀脂溢性皮炎,其他癥狀包括虛弱、唇干裂等。中國18 ~ 49 歲的居民膳食推薦攝入量(R N I)為1.2 毫克/ 天,50 歲以上增加為1.5 毫克/ 天,孕婦和乳母為1.9 毫克/ 天。食物來源:馬鈴薯,黃豆,雞胸肉,葵花子,麥麩、米糠(米糠油)。
維生素B12 膳食性維生素B12 缺乏較少見,缺乏主要原因為吸收不良造成的,如老年人和胃切除患者。缺乏表現為巨幼紅細胞貧血和精神抑郁等。中國成年居民膳食適宜攝入量(AI)為2.4 微克/ 天,孕婦為2.6 微克/ 天,乳母為2.8微克/ 天。食物來源:動物內臟,肉類,雙殼類軟體貝殼類(如蛤、牡蠣)等動物性食物中。
葉酸 葉酸在食物中較廣泛存在,但飲食結構導致的膳食葉酸不足或烹飪加工損失及吸收利用不良為導致葉酸缺乏。葉酸缺乏與出生缺陷、心血管病及腫瘤的相關性已得到證實。中國成年人膳食葉酸推薦攝入量(R N I)為400 微克/ 天,每日攝入量上限(U L)為1000 微克。食物來源:動物內臟、蛋類、豆類、綠葉蔬菜及堅果類。
其他一些B 族維生素成員如泛酸、煙酸、生物素、膽堿雖然也很重要,但研究數據不及以上幾種豐富,本文不做專門介紹。
2015紐崔萊健康跑(菏澤站)從大劇院廣場出發(fā),途經永昌路、華英路、康莊路、天香路等地,全程2.8公里;顒蝇F場,主辦單位還準備了豐富多彩的健身游戲,全方位打造活力派對。屆時,將掀起全民健身活動的新熱潮。如果您也想參與到活動中來,現場感受運動的快樂與激情,您可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博、微信互動平臺參與到活動中,還有機會拿精品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