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劉進
責任編輯:南祥偉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 張迪 通訊員 房正 鄄城報道
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日來,鄄城縣舊城鎮(zhèn)三合村臺上的村民們只要沒事,就會走出家門、走上大街,挑一副春聯(lián)、買幾件年貨,說著、笑著,幸福的年味越來越濃。
三合村村臺
這個冬天不太冷
1月28日上午,退休教師劉春明慢慢踱步到村臺中心廣場,與攤販幾番討價還價,買下了四副春聯(lián)!按髢鹤蛹覂筛保䞍鹤蛹覂筛保箝T、屋門都貼上!眲⒋好飨沧套痰卣f,現(xiàn)在就盼著一家團圓,年三十晚上吃個團圓飯、看看春晚,一起熱鬧熱鬧。
然而,就在去年,這樣的日子還是劉春明“想都不敢想”的。“1996年之前,每五年中就有三年鬧洪災(zāi)。每次洪水過后,整個村子滿目瘡痍,到處都是斷壁殘垣、一片狼藉!笔芎闉(zāi)影響,劉春明在老村的家簡陋、狹窄,不大的院落里建有五間房屋,卻擠滿了全家11口人。“幸虧兩個兒子結(jié)婚后一直在外地打工,否則根本住不下。一到過年,既盼著一家團聚,又為一家人的住宿發(fā)愁!毕肫鹨酝姆N種難處,善談的劉春明一度哽咽。
經(jīng)過三年的規(guī)劃建設(shè),2020年9月,鄄城縣大邢莊、七街、安莊、三合村四個村臺正式達到入住條件。舊城鎮(zhèn)22個自然村,共17894名群眾陸續(xù)搬進村臺,徹底告別了困住幾代人的“水窩子”。
劉春明第一個搬上了村臺
按照政策,劉春明一家花了14.6萬元,分到了兩套144㎡的“別墅”和一套72㎡的老年房。2020年9月29日上午,鄄城縣黃河灘區(qū)居民遷建“村臺社區(qū)”搬遷入住啟動儀式舉行后,拿到新房鑰匙的劉春明第一個搬上了村臺。“兩套小別墅留給兩個孩子,我平時就住在二兒子家!眲⒋好髡f。
“這個冬天不太冷!边@是劉春明搬上村臺以來最大的感受。劉春明家的新房,兩套小別墅水電氣暖一應(yīng)俱全、還帶小院子!叭缃竦姆孔硬粌H有暖氣,還有保溫層,今年最冷的那幾天,也能維持在10攝氏度左右,屋里的水就沒有結(jié)過冰!眲⒋好髟诩依,再也不用向以前一樣棉襖、棉褲“全副武裝”了!耙郧暗姆孔铀奶幝╋L,冬天的中午,屋里反而比外面更冷!
“這樣的日子,千金不換”
搬得出,更要穩(wěn)得住、能致富。鄄城縣三合村臺涉及三合村、武西莊、毛洼、西周樓、王莊等5個自然村、2104戶、6526人,不僅配備了標準衛(wèi)生室、幼兒園、完全小學、服務(wù)中心等設(shè)施,還規(guī)劃建設(shè)了兩處創(chuàng)業(yè)車間,讓群眾住上好房子、享受好服務(wù)、過起好日子。
在三合村村臺服務(wù)中心東邊的創(chuàng)業(yè)車間,村民王鳳娥正在編織地毯,她一邊看著圖紙,一邊用左手靈巧的撥弄經(jīng)線,右手用梭子引導(dǎo)緯線在經(jīng)線之間來回穿梭,嘴上還與同伴們說說笑笑。
在三合村村臺創(chuàng)業(yè)車間編織地毯的王鳳娥
王鳳娥原先是武西莊村人,因為缺少致富手段,只能靠種地、打零工掙錢,日子過得緊巴巴。聽說要搬到村臺后,王鳳娥心里直犯嘀咕,“我心里有喜有憂。喜的是,有了好房子,居住的環(huán)境也好了。同時,又擔心水費、電費等一系列費用增加,生活會更艱難!
事實證明,王鳳娥的擔心是“多余”的。自從搬上村臺后,王鳳娥就來到創(chuàng)業(yè)車間工作。經(jīng)過一個月的練習,王鳳娥越來越熟練,一張一米寬、近兩米長的地毯,十幾天就能做好,“在這里不僅學會了制作地毯的手藝,每個月還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
與王鳳娥同在車間工作的蘇麗英,正忙著給地毯打結(jié)。蘇麗英原先在南京的汽車安全氣囊工廠打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說起放棄回家發(fā)展的原因,蘇麗英侃侃而談:“現(xiàn)在不但住上了兩層小樓,還能在家門口就業(yè)。當然,更重要的是能夠陪伴孩子,讓他健康成長!
據(jù)了解,蘇麗英的孩子今年10歲,就在村臺上新建的小學上學。孩子沒放假之前,每天早上蘇麗英和孩子一起出門,在車間門口目送著孩子進校后才走進車間干活,到放學時,孩子跑到車間喊著她一起回家。“孩子很喜歡新學校,放了寒假還想去操場的草坪上玩!碧K麗英覺得,這樣的日子,千金不換。
臨近傍晚,三合村臺華燈初上,一排排兩層樓房坐落有致、整齊劃一,在燈光下別有一番風景。廣場上人山人海,大姑娘、小媳婦兒隨著音樂跳著廣場舞,孩子們在人群中穿梭著、打鬧著。與劉春明聚在一起的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訴說著過年的打算。劉春明說,這樣的幸福年味,值得回味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