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好人多丨山東好人李志國:孝老愛親好女婿 十年照顧病岳母

2023-05-16 18:41:01 來源: 大眾網(wǎng) 作者: 徐嘉輝

  大眾網(wǎng)見習記者 徐嘉輝 東明報道

  李志國,男,漢族,1977年生,菏澤市東明縣漁沃街道辦事處一名普通職工。他在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在生活中關愛親人、孝敬老人,10年如一日照顧著生病的岳母,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孝老愛親”。他的事跡在鄰里周邊傳為佳話。

  2012年初,李志國年逾七旬的岳母被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癥,也就是常說的老年癡呆癥,這個消息像晴天霹靂一樣打破了這個家幸福而平靜的生活。望著岳母因患病而顯得呆滯的目光,李志國心如刀割。他沒有放棄,抱著就算是砸鍋賣鐵、只要有一線希望也要百分之百去努力的信念,和妻子千方百計籌錢,帶著岳母去濟南、上海、北京等地尋醫(yī)問藥,嘗試了中醫(yī)、西醫(yī)等多種治療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該病目前無法治愈,只能用藥物控制發(fā)展,無奈他只能把老岳母帶回家悉心照料。

  老年癡呆癥使老人的性情大變,時而發(fā)呆,時而躁狂,發(fā)作時連人都不認識,嘴里自言自語地講著過去的事情。2018年冬某天夜里一點多,就在大家都安靜地睡覺時,老岳母突然起身下床,非要騎三輪車去給父母上墳,夫妻倆苦勸未果,只好由妻子在家照顧孩子,李志國騎三輪車帶著岳母去往十多里外的沙窩鎮(zhèn)陳屯村。寒冬的夜晚,北風刺骨,漆黑寂靜,經(jīng)過近一個小時的騎行,李志國終于帶著岳母來到了其父母的墳前。此時雖是數(shù)九寒冬,但李志國因勞累渾身冒汗。岳母哭拜完,他才帶著岳母回家,到家已是凌晨三點多了。這樣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每次都在李志國的積極配合下得以圓滿解決。

  李志國在工作之余,總是騎著三輪車帶岳母逛大街、轉公園,冬天曬太陽,夏天找陰涼,為她講故事、放音樂,千方百計逗老人開心,盡最大努力減輕疾病給她帶來的痛苦。他在生活上更是細心耐心,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隨著年歲的增長和病情的發(fā)展,老岳母連最基本的吃飯問題都不能自主,需要喂食,喂食時情緒不穩(wěn)定,經(jīng)常像小孩子一樣發(fā)脾氣,時而拒吃,時而煩躁不安,吃頓飯要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李志國總是不厭其煩地耐心伺候,飯菜被打翻撒滿身上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他從不煩惱。為保證老人攝取足夠的營養(yǎng),他苦練廚藝,把菜、蛋、奶、肉等變著花樣,做適合老人口味的飯菜。他還省吃儉用,為老人購置各類生活用品。幾年來,老人雖癡呆糊涂,但面色紅潤,精神良好。

  無情的病魔不斷侵襲著老人的身體,2021年已經(jīng)到了離不開人的地步。李志國和妻子商量后,為老人請了一個保姆,專職照顧老人白天的生活起居。無論工作再忙再累,李志國下班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老人,并主動承擔整夜照顧老人的重擔。為防止老人睡覺時壓出褥瘡,他每天夜里為她翻身兩三次,一年多來,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老岳母病情越來越重,連親生閨女都認不出,但她始終認得李志國,跟他說話,與他交流。

  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而李志國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婿,人們常說一個女婿半個兒,而李志國是一個女婿勝親兒。寒來暑往,年復一年,李志國十年如一日,對岳母關懷備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中華民族的孝德文化,用自己的孝心感染著身邊的人。

初審編輯:徐德波

責任編輯:劉進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