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泉城持續(xù)“北風藍”,在大明湖畔的百花洲,藍天倒映在水中,水天一色。 記者王鋒 攝
17日上午,濟南市大氣污染防治巡查監(jiān)督組第二組對市中區(qū)6個加油站進行了檢查。其中,順通石化中山加油站、中惠澤第四加油站和華魯第四加油站存在油氣回收標識不清、加油槍上“皮套”缺失等問題。監(jiān)督組對這三個加油站提出了整改要求。
在位于英雄山路附近的順通石化中山加油站內,巡查人員發(fā)現卸油口的油氣回收裝置缺少規(guī)范標識。此外,打開加油機,散發(fā)出較濃的汽油味。環(huán)保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汽油味較濃,說明加油機內的油氣回收設備可能存在油氣回收不徹底或漏氣的問題。
位于陽光新路上的中惠澤加油站同樣存在油氣回收口缺少標識的問題。此外,檢查時,該加油站負責人挪開一個垃圾桶,油氣回收口才出現在眼前,環(huán)保部門工作人員認為,使用垃圾桶覆蓋油氣回收口不妥。
郎茂山路附近的華魯第四加油站則存在更大的隱患。該加油站除了油氣回收口缺乏相關標識外,5個加油槍中4個“皮套”缺失。“以前有,后來掉了就沒再裝上!比A魯加油站負責人張先生說。環(huán)保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起到密閉作用的“皮套”一旦缺失,加油時油氣就容易揮發(fā)到空氣中,對空氣造成污染。此外。巡查時,加油站負責人花了幾分鐘都沒找到與卸油口相配套的油氣回收口。當記者詢問他平時是否啟動該裝置時,他含糊地表示“以前可能用得少,以后會多用。”
據介紹,車用燃油尤其是汽油在儲存、裝卸、運輸、向油箱加注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有一部分變成氣體揮發(fā)到空氣中,成為PM2.5的“雛形”。據了解,至2013年,我市已有529家加油站,年均用油100萬噸,揮發(fā)成油氣的約8000噸,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氣質。當年8月印發(fā)的《濟南市油氣回收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提出,確保當年年底前完成全市儲油庫、加油站及油罐車等設施油氣回收治理工作,預計每年能從大氣中“抓”回7000噸“逃走”的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