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山東大部分地區(qū)迎來了一場降雨,魯西、魯西南的旱情暫時緩解。但由于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區(qū)的旱情依然嚴峻。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從去年8月以來,濰坊市秋冬春夏四季連旱。濰坊市防指于7月12日啟動了抗旱Ⅲ級應急響應。在昌樂縣的一座中型水庫——馬宋水庫,水庫水位大幅下降,水庫底部也大部分裸露并嚴重皸裂。
昌樂縣馬宋水庫管理局副局長秦良治說:“這一段時間,要是再無有效降雨,這個水就放不出去了,這是幾十年來少見的!蹦壳,昌樂縣141座水庫總蓄水量僅0.49億立方米,較往年減少了四成。昌樂縣水利局工管站站長周磊說:“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節(jié)流、后開源,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的水系網絡,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配,進一步細化水量調度計劃,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
高密市6月份以來的降水量僅為8.3毫米。在闞家、醴泉、井溝三個鎮(zhèn)街,數十萬畝農田急需灌溉。高密市一方面組織村民打井、挖方塘,一方面協調峽山水庫,向這幾處旱情最嚴重的鄉(xiāng)鎮(zhèn)放水抗旱。
面對旱情,臨沂市也于7月12號啟動了抗旱應急Ⅲ級響應,并加緊進行大口井、地邊井、蓄水壩等應急水源工程,菏澤則在黃河故道等引水困難的高亢地塊打井1000多眼。從昨天中午開始,德州市開啟黃河李家岸閘,引調黃河水,每天的引黃流量超過了500萬方。